近日,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勇担新时代使命,涵养校园青年文明风”为主题,开展“新生文明第一课”活动。活动将社科知识普及与文明素养培育深度融合,引导2025级新生沉浸式感受社科文化魅力,稳稳扣好大学生活“第一粒文明扣子”。

  双季联动:找准育人“结合点”

  “迎新季是新生适应校园的关键期,社科普及宣传周则是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两者结合能让文明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活动现场,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的话点明了此次活动的参与初衷。不同于传统入学教育“单向灌输”的局限,本次“文明第一课”充分依托盐城本土社科普及资源,将“校园文明”“社会责任”“红色文化” 等主题有机融入——既回应新生对校园生活的好奇与期待,又以社科视角解读文明内涵,让教育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引导性

  多维课堂:打造文明“实践场”

  活动以“分阶段、多维度”形式铺展,让文明培育从“听”转向“沉浸式体验”。首阶段聚焦“社科普及+文化展示”:现场展播“人文社科之光”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刻千年箴言 守华夏礼序》《瓷器上的刺绣》深掘盐城传统文化底蕴,《建湖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下河回响:淮剧的AI漂流札记》则演绎非遗与科技的创新碰撞;红色主题诵读《赣南游击词》传递深沉家国情怀,《文韵千年》传统文化普及展演铺展千年文脉。

  启动仪式后,师生共同走进市图书馆大厅参观社科普及图书展览,在翻阅典籍、品读文化中拓宽视野、汲取养分。随后,“社科普及黄海讲坛”(第二期)同步开讲。主讲嘉宾金伟忻以《打开千年折叠的 “黄海文化带”》为题,娓娓道来解读黄海文化带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为师生奉上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文化盛宴。

  长效赋能:织密成长 “护航网”

  “文明教育不是‘一次性课程’,而是贯穿大学四年的‘必修课’。”教科院学工办副主任的表述,揭示了学院文明育人的长效思路。据悉,本次活动后,学院将以社科普及为核心抓手,构建“文明+”长效育人体系:一方面,依托“科普星火 志愿燎原”服务团队,组织新生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宣讲、走进乡村参与教育帮扶,推动校园文明向社会场景延伸;另一方面,开设“文明微课堂”线上专栏,定期推送社科知识解读、文明行为案例,同步建立“新生文明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学生在文明实践中的每一步成长与进步。

  “这堂‘文明第一课’不仅帮我快速融入校园生活,更让我懂得: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文明素养正是未来育人的‘基石’。”2025级新生代表王同学的分享,道出了许多新生的心声。

  此次活动既是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实践,也是社科普及与青年文明培育的深度融合。它不仅让师生沉浸式触摸盐城本土文化脉络、汲取社科知识养分,更点燃了大家传承优秀文化、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热情与责任感。接下来,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迎新季与社科普及宣传周的融合路径,为新生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也为文明校园建设、社科知识普及贡献更多教育智慧与实践方案。(陈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