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外语学科发展与区域国别交叉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河海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榕教授主持会议。学校社科处、发规处、研究生院负责人及学院领导班子,各学科方向带头人、各系部主任、支部书记和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
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在致辞中回顾了河海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他指出,2025年是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外语学科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深化学科建设,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和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外语学科不仅承担语言和文化传播的传统使命,还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明互鉴和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对新时代发展新形势,学院将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深度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榕教授作学科建设汇报时指出,近年来学院立足外语学科基础,依托“涉水”研究优势,探索外语学科与水治理及人文交流的融合路径,逐步形成鲜明学科特色。同时,学院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为平台,积极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国际合作空间。学院建设成果得到了学校整体学科优势的支撑——河海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智库”入库单位,智库编撰出版的《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丛书先后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CTTI2023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入选教育部主题出版选题、江苏省委宣传部“书写新时代,献礼二十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及江苏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在决策咨询、智库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高水平成果产出,坚持交叉探索与特色发展并重,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治理研究中的优势,推动涉水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与语言文化学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及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流域保护工作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对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指出学院在师资队伍、科研产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在区域国别研究和翻译研究中形成鲜明特色。他认为,外语学科学位点建设应聚焦水文化与西非国家两大研究亮点,通过交叉学科融合提升学科综合性与创新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在人才培养上,坚持成果导向,彰显教育成效。同时,外语学科应结合世界文学对水治理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发挥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独特优势,为国家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实力,他建议整合校内资源,扬优补缺,推动科教与产教融合,紧密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突出咨政服务内涵,打造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肯定了学院涉水研究特色,指出应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推动外语教师在区域国别研究与智库建设中的作用。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点应协同支撑,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学院应帮助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省部级等多类项目及横向委托课题,整合资源,服务学校发展目标,推动涉水特色研究与交叉学科建设深入融合,提升学院的整体影响力和学术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袁筱一教授指出,外语学科学位点建设应依托交叉学科优势,与区域国别研究深度结合,特别是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等已有基础上,推动学科特色发展。她提出,可在文学研究中探索基础设施人文学、能源人文学,以及与“水”相关的海洋文学和“蓝色文明”研究,实现文学批评与跨学科探索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应坚持本体研究核心,同时拓展研究视野,使新知识服务于自身研究功能,形成独特优势。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邓耀臣教授指出,工科院校的外语学科应以生存与发展并重,依托河海大学水文化和江河文化优势,打造特色学科方向,强化水文学及江河文化研究。他强调,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区域国别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文学地理研究,实现数据支撑与学术阐释并重,推动学科影响力提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雪教授提出,工科强校的外语学科建设应跳出学科本位,以服务学校世界一流建设和国家战略为核心定位。外语学院可牵头区域国别研究,通过交叉学科整合多学科资源,提升学校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经验研究转化为数据驱动、规律可视化的高层次研究,为国家战略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智库支持,实现学科纵深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孟祥春教授从三方面分享了外语学科建设经验:一是通过课程体系将中国水文化、水工程及历史故事向国际传播,提升学生对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开设全球视野课程,使学生了解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政策,支持国际水利、水电专业实践;三是依托河海大学特色,建设有组织科研团队,整合学科与语种资源,开展系统化、团队化研究,提升学科发展和国际影响力。
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河海大学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汇聚多位专家智慧,为河海大学外语学科发展指明方向:依托水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优势,强化交叉学科建设,拓展全球视野,推动科研团队化与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学科特色与国际影响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整合资源、服务国家战略与讲好中国故事,外语学院将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国际传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河海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坚实力量。(梁洁 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