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句容市下蜀镇亭子村坚持以产业融合、文化铸魂、生态焕新“三措并举”,努力绘就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三产齐抓,培育经济新动能。亭子村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开辟发展新路径。聚焦红色研学,打造教育实践新阵地。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党章苑,占地面积840平方米,以红、白、灰三色突出党章主题,彰显党性元素;内设6大功能区,创新采用“党章沙盘”“看画说事”等互动形式,推动党员教育由“被动听”变为“沉浸学”,实现“党味”和“鲜味”的有机统一。发展特色农业,树立科技兴农新标杆。引入“佳堡生态园”草莓种植项目。规模化种植草莓90亩,基地搭建钢架大棚52座,全面应用自动化喷淋设备和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系统,成品精品果走向市场超6000斤。探索康养民宿,构建乡村发展新业态。与南京中恒文旅公司合作“南山竹苑”民宿项目。结合本村自然资源、文化特色等,科学规划项目布局,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康养民宿集群。今年预计合作民宿29间,目前已预订24间,首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年均收入6万元。
文化铸魂,焕发乡村新活力。亭子村立足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系统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乡村发展注入深厚的人文内涵。固本强基,传承特色文化。深挖陶笛、快板、竹编工艺等本村特色传统文化,依托亭子大舞台,形成独具亭子特色的群众性文艺展演,使其成为凝聚村民情感、涵养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提档升级,打造文化名片。陶笛制作技艺已成功申请句容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陶文化非遗展示空间(陶小鹿工作室)已成功申请第三批镇江市“非遗守望空间”,实现了文化价值的提升和固化。活化利用,浸润民生关怀。结合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将文化传承与民生关怀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并延伸至困难群众、妇女儿童的关爱慰问中,让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
民生提质,绘就乡村新图景。亭子村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痛点,着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夯实基础设施,畅通乡村脉络。完成道路修补2760平方米,道路新建1950平方米,白改黑路面升级7080平方米,村内实现硬化路面全覆盖,公路等级路率达100%。完善公共服务,点亮乡村生活。公共厕所出新改造4座,新增拦水坝1个、水码头9个、路灯64盏、健身广场3个,新建垃圾分类亭6个,拆除垃圾池26个,垃圾收集容器450个。提升人居环境,塑造乡村风貌。全村清杂93吨,河塘清淤8500立方米,新建篱笆750米、青砖矮墙555米,雨水边沟改造200米,打造陈家坝生态步道560米,村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何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