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金湖经济开发区,一座属于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的汽摩园仓库,正完成一场从“能源消耗者”到“能源生产者”的蜕变。不仅是配农网、业扩、基建等各类物资的集散枢纽,更悄然化身为一个集光伏发电、储能调峰、智能充电于一体的“微型能源中心”,以“风光储充”自循环的创新模式,为现代物流仓储提供了“零碳、智慧、高效”的鲜活样本。
立体布局 让每一寸空间都“生金聚能”
仓库的绿色转型,始于对空间的精打细算。2022年,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将400平方米的屋顶进行改造,安装68千瓦的分布式光伏板,成为仓库绿色能量的“第一块基石”,并助力其在2023年成功获得“碳中和”仓库认证,赢得了绿色身份的“官方认证”。
2024年,该公司将目光投向院内停车场,利用276平方米的车棚顶,铺设67.8千瓦的太阳能光伏板,如同为车辆撑起一把巨大的“绿色发电伞”。这把“伞”不仅遮阳避雨,其下更配备了1台40千瓦直流快充桩和2台7千瓦交流充电桩,构建起一个覆盖内部电动叉车、业务车辆,并惠及周边的绿色交通能源网络。
面对太阳能“看天吃饭”的间歇性挑战,仓库的答案是引入储能系统,构建一个智能微电网今年投运的50千瓦/100千瓦时分布式储能系统,是实现能源自主的关键。它如同一个“电力仓库”,在阳光充足时将富裕的绿电储存起来,在阴雨天或用电高峰时再平稳释放,最终目标是大幅提升仓库的能源自给率,实现动态平衡。
多维价值 让绿色转型效益可观
这套“风光储充”自循环系统,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其综合效益清晰可见。
在能源保障上,系统形成了显著的削峰填谷能力,使仓库从电网的普通用户,转变为支撑局部电网稳定的节点。100千瓦时的储能配置更如同一个“备用电源”,赋予仓库在极端情况下独立运行、保障核心业务不间断的应急能力。
在经济账本上,绿电的自发自用直接对冲了外部购电成本。而嵌入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能对仓储能耗进行精细化管理与优化,推动整体能效水平提升约15%,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生态贡献上,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57吨,最为直观的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3吨,以无声的方式为地球减负。
在运营模式上,仓库推行“终端库-专业仓(产业库)”一体化管理。通过资源共享和同质化管理,仓储人员从14人精简至8人,年均运营成本直降约60万元。“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设立,则让物资管理与服务效率同步提速。
卓越运营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红色引擎”。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创新实施“党建+”工程,推出“党建+物资管理‘红管家’”机制,选拔党员业务骨干担任“红管家”,将管理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岗,确保“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党员服务队、驻地共建、业务培训与廉洁教育多管齐下,为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组织保障。
国网金湖汽摩园仓库的实践证明,“微电网+绿色仓储”将一个能源终端升级为微缩的能源枢纽,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物流仓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一个鲜活、可复制的“金湖样本”。(梁德斌 徐丙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