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住着居民,连着民心,是民生问题的汇聚地,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街道新街口商业街社区通过搭建“新街议站”协商议事平台,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探索出一条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让洪武大院蝶变焕新颜。
议站搭台 聚民意
要破解小区治理难题,首先得摸清“病灶”。“新街议站”组织党员、楼栋长、网格员深入网格走访居民、巡查商户,街道执法队员同步逐户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面对面倾听诉求、网格群实时记录意见,各类问题被集中汇总。
随后,社区以“新街议站”为载体召开洪武大院居民议事会,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逐项梳理、民主讨论,最终聚焦出违建、车棚被占、油烟噪音扰民、消防设施老化等26项核心问题,为后续治理找准了“靶心”。
议站牵线 解难题
“新街议站”不仅是议事平台,更是协调各方共解难题的中坚力量。
在前期梳理的26项问题中,洪武路95-105号楼的难题最具代表性:一层某商户的空调外机长期困扰楼上居民,运行时的低频噪音夜里穿透墙体,令人难眠,支撑外机的钢架锈蚀严重,用手一碰就掉锈屑,安全隐患突出。而外机下方又被居民私自搭建了非机动车车棚,既挡住了外机检修通道,也让移机改造困难重重。
社区先派网格员实地丈量、拍照取证,随后通过“新街议站”召集居民、商户负责人、商场产权方围坐协商。然而,首次协商并不顺利,商户顾虑移机的高额费用,居民急着解决噪音问题,也不愿配合拆除违建车棚,商场则纠结产权责任,三方各执一词。
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社区迅速调整策略:带着安全评估报告与该商户算“隐患账”,同步回应居民非机动车停车需求。
随后社区优化了方案:将外机南移15米避开居民窗户,拆除旧车棚后在新钢架下规划车位,并在合适区域新建车棚。
最终各方顺利达成共识——商户承担移机费用,更换防锈新钢架并定期维护;居民配合拆除违建车棚;社区同步在新钢架下规划12个非机动车位,还翻新了两座带充电桩的车棚,满足居民停车充电需求。施工完成后,旧钢架所在区域被规划为机动车车位,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巧妙规划了公共空间,小区环境愈发整洁有序。
议站共建 汇资源
为打破“社区独自扛”的治理困境,社区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新街议站”,让治理力量更丰富、更强大。
社区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与治理需求,积极搭建校社联动、企社协同的共建平台,南京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经贸体育学院、市人社局咨询服务中心、区国资办等单位相继“进站”,形成志愿合力。围绕居民需求,定期开展粉刷小招贴、探访独居老人、美化小区环境等公益活动,用专业力量和暖心服务为小区治理添砖加瓦,让社会力量成为洪武大院焕新的“生力军”。
未来,新街口商业街社区将以“新街议站”为支点,持续打磨治理精度,努力将这里打造成装着居民笑声、载着生活温度的幸福港湾。(秦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