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家住昆山市高新区凯迪城小区的徐菊英哼着小调走进单元楼,她习惯性地按下电梯按钮,看着崭新锃亮的轿厢映出笑脸:“以前那部老电梯三天两头罢工,现在这部新电梯稳稳当当,一键直达我家楼层,全程几乎静音,没有卡顿!”在这座持续推进老旧住宅电梯更新的城市里,像徐女士一样告别“悬空之忧”的居民已达5万余户。而这只是江苏省全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老旧电梯更新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5599部纳入2024年度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已完工5273部,完工率94.2%,完成投资7.98亿元。这一显著成效得益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协同发力,确保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高效落实。
“我们始终把居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江苏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群众参与机制、建立滚动更新项目库、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家门口的安全感”。
提速焕新!昆山跑出电梯更新加速度
在昆山市香榭水岸小区11号楼,一台于今年四月份完成升级的电梯正平稳运行。居民沈勤在昆山市香榭水岸小区11号楼,一台于今年四月份完成升级的电梯正平稳运行。居民沈勤家住顶楼,过去晚上经常会被电梯运行时传来的电机轰鸣声扰得难以入眠,“有时后半夜老公加班回家,电梯哐当声吵得人头疼,再难入睡。”如今新电梯启用已近半年,她笑称“终于能睡个整觉了”。更让她安心的是电梯内置的“智慧大脑”——AI摄像头自动识别电动车闯入,触发警报并禁止关门;远程监测系统24小时采集运行数据,生成每部电梯专属的“健康档案”。这些技术来自昆山市“一梯通管智慧管理平台”,实时进行预警故障,让老旧电梯真正变身居民身边的“安心舱”。
在昆山市高新区凯迪城小区,物业区域经理吉凤云也对焕新成效赞不绝口:“过去老电梯三天两头闹脾气,配件坏了到处找替代件,找不到还要去配制,等很久才能修好。现在换了新电梯,运行特别稳,居民们也很安心。"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让曾经因电梯故障频繁而焦头烂额的物业团队终于松了口气。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昆山在电梯更新中走出了一条“政策引领、机制创新、多方协同”的特色之路。当地创新推出“七步焕梯法”,构建起政府支持、群众主持社区落地、企业赋能高校协同机制,多方联动抢出电梯更新加速度。“原计划年底全部交付的2196台新电梯,已于7月18日全部投入使用。”昆山市住建局物管中心综合服务科科长陆尧成介绍道。从“活力九条”到“七步焕梯”,昆山以“退后一步,让商户和居民在清晰的规则里施展创意、拥抱便利;更进一步,把政策、资源、保障协同到位”的治理智慧,既守住了烟火气中的秩序,又让城市更新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以前总觉得政策离自己很远,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参与决策,感觉特别踏实。”参与小区电梯更新的业主们纷纷表示。
多元共治!泰州53台高龄电梯迎新生
秋日的泰州街头,一台台崭新的电梯正悄然改变着老旧小区的面貌。自2024年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政策落地以来,泰州市住建局、市场监管局以及各属地街道社区积极响应,根据政策文件制定了详细的电梯更新流程,将53台服役超15年的“高龄电梯”纳入焕新计划。如今,这些承载着居民多年期盼的“老伙计”已完成整体更换,让14栋楼栋、463户家庭彻底告别了“上上下下的烦恼”。
在始建于2006年的小区中天城市花园里,23台老旧电梯经居民高票表决后启动更换。政府每台15万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如同“及时雨”,剩余资金缺口由小区公共收益补足,让改造工程按下快进键。如今,焕然一新的电梯不仅解决了频繁故障的顽疾,更以智能化控制系统和节能设计赢得居民点赞。
在海陵区锦绣华庭小区13号楼,4台服役18年的“老爷梯”曾是居民心头的痛。居民陈红凤至今记得,被困在停运电梯里的煎熬——当时电梯突然停运,想要拨打救援电话,却因电梯内手机没信号无法拨出,她反复拍打敲门半个小时,邻居听到动静后报警才得以脱困。而今,通过“政府支持+居民自筹”模式焕新的电梯,以平稳静音的运行和宽敞明亮的轿厢赢得满堂彩。济川社区联合业委会创新推出的“错峰施工”“居民监工”等举措,更让改造过程井然有序。站在崭新的电梯前,业委会主任乔荣根感慨:“这次改造真正实现了政府惠民与居民自治的双赢。”
从政策出台到电梯运转,这场民生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温度。在靖江中天城市花园,社区通过入户宣讲、线上答疑等方式让政策直达民心;在海陵锦绣华庭,招投标全流程公开透明保障资金使用规范。随着更多“安心梯”取代“忧心梯”,泰州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集中攻坚!连云港86台旧梯集中焕新
2024年,连云港市以“集中建设”破题,用一场高效的老旧电梯更新行动,为86台服役15年以上的住宅电梯注入新活力,2606户居民的“上下楼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项目启动之初,住建、市场监管、财政等多部门便拧成一股绳协同作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更带着政策解读手册走家串户,把“为什么要改”“怎么改”讲得明明白白。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仅用两周就高效完成了表决和自筹资金缴纳,给等待焕新的老楼添了把“加速火”。施工阶段更有巧思——由居民委托的连云港市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当起“总协调”,既把噪音、通行影响降到最低,更创下“大部分项目停梯15天内完成验收”的高效纪录。针对可能出现的施工矛盾,工作组提前量身定制化解方案;见居民搬重物犯难、老人出行不便,工作人员主动搭手帮忙,让改造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这批“焕新”的电梯,个个都是曾经的“老大难”:有的设备老化严重、故障频发,有的干脆停用好几年,小区老人买菜、孩子上学全靠爬楼梯。如今,依托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这些老旧电梯集体“换新上岗”。居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电梯不再“咣当”乱响,按键灵敏了;轿厢亮堂了,乘梯不再提心吊胆。“从过去接投诉电话,到现在听居民夸‘改得好',这就是最实在的民生答卷。”苍梧小区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
民生改善,永无止境;改革攻坚,需久久为功。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江苏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让老旧电梯更新不仅是设施的升级,更成为基层治理提质、民生福祉提级的生动注脚。
暮色中的靖江渔婆南路街道,已完成更新的碧水华庭小区电梯间亮起灯光。下班的年轻人轻按按钮,感受着轿厢稳稳上升;楼下的长椅上,几位老人正摇着蒲扇闲话家常,在他们身后,一块印着“幸福家园”字样的标识牌格外醒目。楼道内的电子屏上,电梯运行状态正实时跳动着楼层。灯光映着笑意,数字闪着安心,这方小天地,或许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最生动的诠释。(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