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东海县地处苏鲁交界、东陇海经济带核心区域,拥有丰富优质的天然水晶资源和全国领先的加工制造基础,是著名的“世界水晶之都”。近年来,东海县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水晶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30万水晶从业者、3500余家企业为支撑的庞大产业集群,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9月29日开幕的东海国际水晶矿物宝石博览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重磅发布《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基于“世界水晶之都”东海的实践观察》。该《报告》系统分析了水晶(珠宝)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同时以东海为典型样本深入剖析,解读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核心路径。

  (图为发布现场)

  一是技术创新延展产业链条、开辟产品新赛道。东海县以技术工艺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水晶产品从“论斤卖原料”到“按克售科技”的价值跃升。同时,充分嫁接水晶电商人才资源、电商平台载体、顺畅物流网络、固定消费群体等成熟优势,2019年,东海县敏锐抓住手工穿戴甲市场风口,五年间,形成“设计、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培育穿戴甲创业团队200多家,带动5万多人就业。穿戴甲成为东海又一张新名片。据介绍,东海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元素的手工穿戴甲售价2000美元,取材《清明上河图》的一套甲片价格超过3000美元。

  二是品牌创新引领市场迭代、拓宽销售渠道。东海把品牌建设当作“第二矿”,先后拿下“东海水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世界水晶之都”等国际性品牌,出台培育工艺大师支持政策,鼓励工艺美术大师个人命名品牌,实现从零散的水晶市场向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集散地和水晶交易中心的蝶变与跃升。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东海县积极打造“水晶超市+跨境直播+孵化培训”特色电商运营模式,搭建“晶贸通”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形成线上销售矩阵,大力推动水晶产业“走出去”。2024年,全县电商经营主体达到4万多家,电商交易额达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三是文化创新激活晶旅消费、拓展富民渠道。走进国家级东海水晶雕刻非遗馆,4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年代久远的凿刀、錾子和砂轮在幕墙前“生长”成剔透艺术品。这里既是水晶技艺的时光隧道,也是东海文旅融合的全新空间。近年来,东海县致力于水晶雕刻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提升水晶产品展示、交易和收藏价值。自2018年起,东海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海水晶文化旅游集聚区,精心打造10多条水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涵盖水晶文化精品游、水晶温泉康养游等,每年吸引近千万游客前往东海体验水晶文旅特色场景。

  四是人才创新构筑长久资源优势。产业要长青,人才是“芯片”。东海县围绕“产业链”锻造“人才链”,通过产教融合做大人才规模,坚持以师带徒,教学相长,逐步形成一支12000多名的专业雕刻师队伍,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线下线上互补的水晶人才梯队。2006年,东海中等专业学校便开设珠宝玉石(水晶)加工与营销专业,目前已经形成宝玉石鉴定与加工、首饰设计与工艺、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等10多个水晶人才培养学科。

  五是治理创新提升产业服务效能。市场做大了,规则必须跟上。东海县成立县级领导小组,并由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负责市场相关工作,率先在水晶行业推广使用电子诚信标签,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同时,强化版权保护与交易机制,2009年,东海设知识产权工作站,2024年已形成30亿版权交易规模。

  《报告》显示,2024年,全县水晶市场交易额突破460亿元。近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2000年190亿元基础上,已连续跨过3个百亿级台阶。许多权威机构认证,“世界水晶之都”这张金字招牌,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地理标志和全国全球有深厚文化显示度美誉度的符号。(吴琼 沈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