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申请执行人的母亲将一面写有“高效执法、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海门法院执行干警李迪手中,并带来了感谢信,言语间满是感激。这面锦旗的背后,是执行干警为化解一起相邻关系纠纷,多次奔波、耐心调解、巧解难题的暖心故事。

  事情要从一起相邻关系纠纷说起。申请执行人周某与被执行人张某是上下楼邻居,张某在装修时为方便自家使用,擅自拆改了公共排烟通风管道,将出烟口移至户外,导致楼下周某家排烟不畅,室内外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多次交涉、反映问题无果后,周某诉至海门法院,要求张某停止侵害、将公共烟道恢复原状。法院审理后依法支持了周某的诉讼请求,但判决生效后,双方就此事依旧争执不下,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接手案件的执行干警李迪深知,相邻纠纷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和邻里和谐,若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矛盾。为了找准问题症结,他没有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实地勘查。李迪进入厨房角落,仔细查看原有烟道结构、室内现状,又到周某家中感受排烟不畅的实际影响,倾听其顾虑。

  一次勘查不够,就来第二次、第三次。李迪反复研读案卷材料,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排烟不畅的关键原因,逐渐理清了恢复原状的核心难点:既要符合安全规范,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双方生活的影响,还要让被执行人接受整改方案。

  “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问题总要解决,和气才能生财。”李迪抓住症结后,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进行执行谈话。起初,张某对整改方案有抵触情绪,认为恢复原状成本高、影响自家装修;周某则担心整改不彻底,问题反复。李迪倾听双方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解邻里之间相互体谅的重要性。经过一次次的沟通、协调,原本各执一词的双方逐渐放下分歧,最终就烟道恢复方案达成一致。

  方案确定后,李迪还全程跟踪整改过程,确保施工符合要求。当新的通风管道安装完毕,申请执行人家中的排烟问题彻底解决,清新的空气重新回到家中,两家人之间的隔阂也随之消散。

  “执行不是简单的‘按图索骥’,而是要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修复了邻里关系,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力量。那面鲜红的锦旗,既是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司法公正的最好见证。(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