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江阴船闸正式迈上安全生产8000天的新台阶。多年来,江阴船闸通过构建全链条安全生产体系,将安全管理理念深度融入生产服务全流程,其间累计安全通行船舶超400万艘次,通航保证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面对日均500艘次船舶的通行压力,江阴船闸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通航管理体系,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坚实保障。日常运行中,江阴船闸充分利用潮汐特点,灵活采取“通闸+套闸”的组合调度模式放行船舶。前不久,江阴船闸在全省率先引入“水上红绿灯分段控船”系统,通过在航道关键节点设置智能信号灯,结合视频监控设备,实现船舶分区停泊、分段放行,有效避免船舶抢行、碰撞等事故发生,显著提升通航安全性。在隐患排查上,船闸运用“智慧锡航”小程序构建“线上研判+线下整改”闭环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上传隐患17条,整改完成率100%。

  守护船舶“生命线”,江阴船闸将分类停靠、分段管理、分别放行的“三分”管理模式融入日常运行,对危险品船、超大集装箱船等实施差异化管控。同时,推行网格化管理,将闸区划分为多个责任网格,由各科室安全员巡查,重点设备由专业养护人员实行“包机到人”,确保机电设备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江阴船闸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针对船舶搁浅、火灾、闸门故障等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的专题培训,提升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同时,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事故模拟演练等活动,让职工在实践中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从“经验管航”到“智慧兴安”,江阴船闸用8000天的坚守诠释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江阴船闸将继续以科技为翼、制度为盾,为长三角水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潘逸青 李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