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江苏监狱“忠诚铸警魂 平凡显荣光”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南京女子监狱举行。报告会上,来自全省监狱系统的4名宣讲人用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他们立足平凡岗位、忠诚履职担当、拼搏奉献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江苏监狱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姿态,为现场听众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激励。

 初心如磐,以行动践行誓言

  “我也曾有过犹豫和恐惧,但从未想过退缩。”从警26年,高变一直坚守在新康监狱女犯病区。这里长期集中收治全省患有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女性罪犯,她们普遍存在“刑期比命长”的绝望心理,负面情绪重,管理改造难度极大。

  面对家人的担忧、亲友的不解以及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高变始终铭记从医初心、践行从警誓言,带领监区民警全力救治、管理病犯,用实际行动履行“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宁献给社会”的庄严承诺,被誉为高墙内飘扬的“红丝带”。

 公正严明,于平凡中铸就非凡

  “这名罪犯的材料有问题,不能呈报!”无锡监狱民警包华春在审查罪犯鲁某的减刑假释材料时,凭借多年经验敏锐发现其中瑕疵。经综合评估,他认为该犯不符合“确有悔改表现”的条件,坚持建议不予呈报减刑。

  “有老包在,领导放心,同事安心。”这是大家对包华春的一致评价。从“小包”到“老包”,二十五载春秋坚守一线,包华春始终将公平公正作为执法生命线,累计教育引导2500余名罪犯悔过自新、重返社会。“我始终告诫自己,做人要清清白白,做事要实实在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席上,包华春的话语掷地有声。

 春风化雨,用真情照亮回归路

  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历练,让南京女子监狱民警朱声燕对“改造”二字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所在监区重刑犯较多,改造难度大。朱声燕注重因人施教,根据罪犯的性格特点、现实表现等制定个性化教育和转化方案。对于重点罪犯,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引导,帮助她们解开心结、化解矛盾、走出困境。罪犯黄某服刑期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母亲因无力抚养其两名未成年子女而产生极端念头。朱声燕积极协调当地相关部门,妥善解决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困难,并引导黄某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家承担母亲责任。多年来,她带领监区民警成功改造一名名罪犯,挽救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其所负责监区改造秩序持续稳定,民警队伍保持零违纪、零投诉。

  “每当听到刑满释放人员对我说‘监区长,谢谢您,回去后我一定好好生活’,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幸福和充满力量。”尽管日常工作繁杂,但谈及那些被成功改造、重获新生的罪犯,朱声燕的脸上总会洋溢出欣慰的笑容。

  挺身担当,以青春守护平安

  2024年10月12日下午,在一趟由江苏镇江开往河北保定的高铁上,一名中年男性乘客突发疾病,情况危急。同车的浦口监狱“00后”民警穆可祥听到广播求助后,迅速赶往现场参与紧急施救,使患病乘客转危为安。

  “这种本能反应并非与生俱来,是从警生涯中的每一次经历、每一份责任,在点滴之间塑造了我,赋予我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力量。”虽然从警仅三年,穆可祥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一次次对罪犯的灵魂启迪与教育转化。这背后,是他用心用情的默默耕耘和风雨无阻的执着坚守。

  近年来,江苏监狱系统着力锻造高素质监狱铁军,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是全省1.5万余名监狱民警的杰出代表,生动诠释了江苏监狱民警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敢打必胜的昂扬斗志。

  榜样引领方向,奋斗成就未来。报告会后,全省各监狱单位民警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不仅是一次感人至深的事迹分享,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将以先进典型为标杆,砥砺奋进,实干拼搏,共同书写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苏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