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刘先生来自重庆綦江,因心脏“阀门”严重失灵,辗转多地求医。他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的绿色通道,联系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吴延虎教授团队,于近期接受了高难度的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2014年,我因感冒发烧一直不退,在当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有问题。”刘先生回忆道。当时诊断是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医生建议定期观察。这一观察就是10多年。作为家中顶梁柱,刘先生因工作需要经常熬夜,且饮食不规律。“没想到这些不良习惯加重了病情。”

  今年初,刘先生在重庆当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后,诊断结果为二尖瓣腱索断裂,重度关闭不全。“这是一个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医生建议开胸手术,但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母亲已经70多岁,实在不敢冒这个风险。”刘先生说。

  就在刘先生犹豫不决时,一位医生朋友建议他前往綦江区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找该院的专家咨询看看。“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景昕仔细看了我的检查报告,说我这个情况可以微创手术,不用开胸。他还说他们院的吴延虎教授团队擅长这类手术,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微创修复。”刘先生说。

  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派驻綦江的专家,周景昕对两地医疗资源比较了解。“患者还很年轻,我们首先要考虑他术后的生活质量。机器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这样的年轻患者。”周景昕说。

  尽管吴延虎与团队已完成过上百例的同类手术,但为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心脏大血管外科组织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和心脏超声等开展多学科会诊。团队反复分析患者心脏影像数据,模拟手术操作路径,重点解决三大难题:一是如何能微创精准显露二尖瓣病变部位;二是如何通过机器人的机械臂完成瓣叶修复、腱索调整和瓣环缝合等精细操作;三是如何控制手术时间,减少体外循环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最终,团队为刘先生制定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成形”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并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手术中,医生坐在控制台前,通过放大的三维高清视野,清晰观察到患者二尖瓣脱垂的瓣叶及断裂的腱索。“这个视野清晰度远超肉眼,甚至能看见血管的细微搏动。机器臂有7个自由度,能在狭小的心腔内灵活转动,而且能过滤人手的颤抖,确保每一针缝合都精准到位。”吴延虎说。

  与此同时,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体外循环团队、心脏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全程配合,根据手术进度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刘先生二尖瓣反流完全消失,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如果没有国家这个政策,我不可能这么顺利来南京做手术。”刘先生感慨道,“从綦江到南京的就医过程很顺畅,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刘先生已经顺利出院并返回重庆。“伤口只有几个小孔,恢复得很快。医生说再过一个多月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我以后一定要改变生活习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心’生。”刘先生说。(唐义虎 何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