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学”聚合力,以“实践”促提升,赋能社区工作者成长,锤炼做优群众服务的“硬核本领”。今年年初,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党工委启动社区治理“共学社”,融合培训课堂、跟班学习、实践观摩、分享交流等多元形式,让社区工作者在互学互鉴中持续精进,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9月24日,小市街道社区治理“共学社”第五期暨青年社工演讲活动成功举办,社区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共探治理良策,共话群众工作。
学以致用,生动展示社区治理新实践
学以致用增本领,互动共进优服务。活动中,4位社区副职代表分别围绕“新就业群体服务”“社区治理实战”“东门邻家园”“低碳社区治理”,并结合多个地区的先进做法、生动案例,畅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
小市新村社区副书记徐欣表示,做优社区服务,要把“服务对象”请上“治理C位”,从而通过“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的“大纵深”;黄家圩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王亚洁结合黄家圩38幢水管爆裂的案例,讲解了调解中“邻里议事”的重要性;东门街社区党委副书记王美芳通过社区“暖新服务”“青春课堂”“青年智囊团”等做法,讲述了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安怀村社区拥有南京市首家且唯一一家社区级低碳科学馆,副书记胡晶晶结合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空中花园”的经验,计划持续做强“低碳”品牌,将社区院落改造成美丽花园,将这里打造成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喜欢的实践课堂,让院落成为一个集休闲、科普、邻里交往于一体的绿色会客厅,不断放大安怀村社区“低碳”品牌效应。
亲身体验,不断凝聚网格服务新合力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今年,小市街道党工委在启动社区治理“共学社”的同时,推出“75·15”群众基础提升行动,要求各社区结合日常走访、民生服务等工作,每名网格员每个季度走访不少于75户、发展不少于15户社区支持者。围绕提升行动,9位青年社工代表就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交流。
“每一次走访、每发展一位支持者,都让我对做好群众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东井新村社区的李娜以独居的罗阿姨、翻新装修的罗老板和一位年轻妈妈的沟通为例,告诉小伙伴们“以心换心”才能凝聚更广泛的合力,让更多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
东门街社区朱佳欣汇报的主题是“在烟火气中织密群众‘连心网’”,她通过和楼栋长张萍珍等人的故事,谈到了三点认识:一是不要拿身份当距离,家常话才是敲门砖;二是问题不分大小,走在路上比写在纸上重要;三是年轻不是短板,主动学能填补没有经验的缺陷。
“真听,听懂藏在话里的期盼;真看,看清问题背后的根源;真感受,给出暖到心里的回应……”来自小市新村社区的徐晨卉围绕“守好‘三真’初心 做好群众工作”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真听、真看、真感受——脚底沾泥才能心中有数。
大家的汇报,都是日常工作的积累和体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动情叮嘱,坚决扛起群众服务新作为
活动最后,小市街道党工委书记牛维祥对本次社区治理“共学社”暨青年社工演讲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他强调,“75·15”群众基础提升行动,是面对新时代群众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聚焦新群体、新领域、新就业人群,积极探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要注重做好群众工作的“存量与增量”,既要巩固好传统服务对象,也要不断拓展联系覆盖范围;要围绕继承与发展,持续深化“铁脚板”精神,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最终融入群众、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他表示,青年社工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以本次演讲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锤炼群众工作本领,在服务社区、凝聚人心方面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搭共学平台,练硬核本领,破治理难题。接下来,小市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开展社区治理“共学社”活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鲍非非 王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