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质量(南京)大会“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 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召开。会上,全国20个区域公共品牌传递质量信任提振消费信心典型案例正式发布,其中《“射阳大米”精准构建“证码合一”质量追溯系统,为区域公共品牌质量管控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样板》成功入选单一类区域公共品牌典型案例,且是盐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案例,标志着“射阳大米”在质量管控与品牌建设领域的探索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

  此次会议聚焦区域公共品牌质量建设,旨在通过挖掘和推广典型案例,为全国质量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板,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信心。

  “射阳大米”作为射阳县农业领域的金字招牌,多年来始终以“品质为王”为核心,深耕水稻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此次入选的“证码合一”质量追溯系统,是射阳县针对区域公共品牌质量管控痛点、难点,经过长期调研与实践创新打造的特色解决方案。该系统打破了传统质量追溯模式中信息碎片化、查询繁琐、成本高昂的局限,通过“一码贯通、一证保障”的创新机制,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全流程透明化追溯。

  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射阳县坚持“精准化、低成本、高效率”原则,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粮食加工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联动的质量管控体系。一方面,依托射阳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优质水稻种植基础,对全县范围内的水稻种植基地进行统一备案管理。种植环节,每块稻田都建立了“农户档案”,详细记录种植户信息、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施肥用药情况、田间管理日志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移动端App实时上传至追溯系统平台,确保源头信息真实可查。另一方面,在加工环节,全县所有“射阳大米”授权加工企业均接入该追溯系统,企业需严格按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并将原粮来源、加工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同步录入系统。

  “证码合一”的核心在于将“质量合格证”与“追溯二维码”深度绑定。每一批次的“射阳大米”在出厂前,都需经过专业检测机构的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生成电子质量合格证,同时系统自动生成唯一对应的追溯二维码。消费者购买“射阳大米”后,只需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清晰查看该批次大米从种植、加工到检测的全流程信息,包括种植户姓名、稻田位置、施肥用药记录、加工企业资质、检测项目及结果等,实现“一扫知全貌”。这种直观、便捷的追溯方式,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也为“射阳大米”品牌筑起了坚实的质量信任屏障。

  相较于传统质量追溯系统,“射阳大米”“证码合一”系统具有显著的低成本与高效率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政务平台与企业信息化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移动端数据采集,降低了农户与企业的操作门槛和设备投入成本,让中小种植户与加工企业都能轻松接入系统。在效率提升上,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上传、自动核验与快速查询,相较于传统人工记录、纸质追溯模式,大幅缩短了信息流转时间,提高了质量管控效率。据统计,该系统覆盖射阳县80%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惠及农户超2万户,“射阳大米”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消费者满意度达98.5%。

  此次 “射阳大米”案例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不仅是对射阳县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成果的肯定,更为全国同类区域公共品牌质量管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射阳经验”。作为盐城市唯一入选的案例,该成果也将进一步带动盐城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升级,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通过标准化质量管控与透明化追溯体系,赢得市场信任,提振消费信心。

  射阳县大米协会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为契机,持续优化“射阳大米”“证码合一”质量追溯系统,拓展追溯覆盖范围,完善质量管控机制,同时将该系统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射阳其他特色农产品领域,如射阳西蓝花、射阳河蟹等,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此外,射阳县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分享质量追溯与品牌建设经验,共同推动区域农产品质量提升,为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全国消费信心提振贡献更多“射阳力量”。(张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