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丹桂飘香。在苏州市杨枝小学的劳技教室内,一股甜蜜的香气扑面而来。该校六年级的同学们正围坐在桌前,小心翼翼地挑拣着金黄的桂花,准备酿造属于这个秋天的第一瓶“甜蜜”。9月23日,该校将延续性的“跟着节气去劳动”课程与秋分习俗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一挑一拣、一酿一藏间,亲身感受古老节气中蕴含的劳动智慧与生活美学。

  “秋分节气,正是桂花盛开、稻谷归仓的时节。我们的祖先讲究‘顺应天时’,秋分吃秋菜、酿秋蜜,既是品尝自然的馈赠,也蕴含着养身静心的生活哲学。”活动指导老师一边向同学们展示光福窑上村传统的桂花蜜样品,一边讲解着秋分酿蜜的文化渊源。这堂别开生面的劳动课,首先从一堂“知时节”的文化课开始。

  

  知识宣讲之后,便是实践环节。同学们戴上手套,化身“小小蜜酿师”,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开始了制作体验。第一道工序是“择花”,必须仔细剔除花梗和杂质,只留下饱满金黄的桂花瓣;“原来做出好吃的桂花蜜这么不容易,每一步都要很细心。”一位同学举着小镊子感叹道。接着是“清洗”与“晾晒”,同学们用清水轻轻漂洗,再将其铺平阴干,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最后是关键的“酿造”,将处理好的桂花与晶莹的蜂蜜或白糖层层叠加,装入消毒过的玻璃罐中密封保存。

  “我们要把瓶子密封好,写上日期,等待时间把它变成美味的桂花蜜。”同学们在瓶身上认真贴上标签,记录下日期和班级姓名,眼中充满了对成果的期待。这瓶自制的“秋日甜蜜”,将被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或用于后续烹饪课制作桂花糕、冲泡桂花茶,完成从劳动到成果的全过程体验。

  杨枝小学教导处邱老师介绍道:“一门好的劳动课,不仅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要承载文化育人的功能。‘酿秋蜜’这个项目,完美融合了苏州本地的物产特色、传统的节气智慧以及学生喜爱的美食制作。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了耐心、协作,更品味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正含义,这是我们‘双减’政策下,五育融合实践的一次生动探索。”

  据悉,以“秋分酿蜜”为代表的节气劳动课程已成为杨枝小学的特色品牌。学校通过挖掘每一个节气的文化内涵与劳动元素,构建了“知节气、习民俗、乐劳动”的校本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知识,而是可感知、可体验、可创造的真实生活,真正实现了以劳育美、以文化人。(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