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中国文化馆事业发展历程中,江苏省文化馆以历史担当与文化自觉,率先发起对文化馆事业源起的历史追寻——1915年诞生于南京“韬园”的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被确认为中国近现代文化馆事业的初始起点。历时半年之久,由江苏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作词,常州市文化馆音乐干部于菲作曲,江苏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部副主任曹元平、文化志愿者夏新涛演唱的歌曲《韬园之光》于2025年9月19日正式发布,以音乐作品展示馆史研究成果,以旋律凝聚行业共识,以韬园之光传承文化馆精神。

韬园:一座精神原乡的当代回响

  “韬园”二字,既承载着1915年先贤们“以文化人”的启蒙理想,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标识。赵彦国在创作手记中写道:“当我们站在韬园旧址抚今追昔,那些泛黄的教案和演出海报,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通过文化觉醒走向现代文明的艰辛历程。”歌曲以“韬园”这一历史意象为切入点,融汇百年文脉积淀,以诗性笔触勾勒出从通俗教育启蒙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的壮阔历程。

  歌词:诗性叙事中的精神传承

  全篇歌词采用“双线叙事”结构:明线以韬园为地理坐标,描绘梧桐叶落又生,书声穿越百年的场景变迁;暗线则以文化馆人为主体,刻画守正者执笔,创新者破浪的群体画像。在副歌部分,韬园之光是初心滚烫的反复咏叹,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文化工作者的精神坐标。

  旋律: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诗

  作曲于菲老师一开始用大提琴诉说历史厚重,副歌则以合唱加全乐队合奏迸发时代强音。让人们在旋律中听见文化自信的心跳。

  百年韬园,文脉悠长。《韬园之光》的发布,不仅是一次对文艺初心的深情回望,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文化宣言。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夜空,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历史的光辉,更是一个民族通过文化自觉走向复兴的坚定步履。

实地探访韬园旧址(现为南京城市街角公园)

与秦淮区区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振荣探讨交流

  创作人员简介

  作词

  赵彦国,江苏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正高二级研究馆员。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紫金文化英才、“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十佳称号、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印社副社长、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作曲

  于菲,常州市文化馆馆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常州市文联签约作曲、常州市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其音乐作品及个人演唱屡次斩获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

  演唱

  曹元平,一级演员;江苏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部副主任;第十二届江苏省⻘联常委;首批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人才;江苏省第七期“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多次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曾获原文化部第九届群星奖金奖。

  夏新涛,江苏省演艺集团男高音歌唱家;全国声乐领军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第五届文华奖获得者、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优秀人才、江苏省委宣传部驻村艺术家。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ISING国际青年歌唱家培养计划、青年歌剧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