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会在抖音和视频号进行直播,目前鲥鱼的月销量已经达到两三百条,很多客户就是冲着‘冰清’这个品牌来的。”在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销售人员顾冶成一边用手机直播展示鲥鱼生态养殖环境,一边向记者介绍。这条“游”进直播间的鲥鱼,正是我市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一场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提质升级行动正在江阴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一切,得益于市人大代表鲍楠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全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鲍楠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江阴已涌现出“冰清鲥鱼”这样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和国家农博会金奖的品牌,但整体上仍存在品牌“低、小、散”、市场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像金顾山水蜜桃、璜土葡萄、双泾螺蛳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很多江阴人都不太了解。”鲍楠表示,“江阴以制造业见长,农业占比虽小,却关乎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至关重要。”为此,鲍楠多次走进农业企业实地调研、与相关农户深入沟通,撰写并提交了《关于加强全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孵化农业品牌、搭建创新平台、强化宣传推广、完善监管体系,拓展江阴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该建议得到市农业农村局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我们结合江阴农产品品牌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全域规划统筹,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夯实品牌发展基础;通过精准孵化、政策引领,依托顾山、月城、璜土等已有产业联盟,壮大品牌主体集群;创新营销矩阵,强化宣传推广,全方位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焦钰介绍。如今,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江阴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有效获证绿色食品达138个,有机农产品6个,认证总面积超5万亩;华西大米、璜土葡萄、金顾山水蜜桃、申港三鲜、苏威鸽蛋等13个优质品牌先后入选省、市农业品牌目录。不仅如此,一批融合电商直播、农博会展销、文旅体验、社区直销等多元形态的品牌推广模式也逐步形成。曾经“深藏闺中”的江阴特色农产品,如今正借助新渠道、新平台走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市场。同时,一批规范化、实体化运作的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持续推动农产品品牌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江阴农产品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赵慧敏 朱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