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今年秋学期伊始,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家长惊喜地发现,校门口几处家长等候区暖心上线,让他们享受到便利与温馨。近年来,宜兴市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功能性、服务性、普惠性三大核心,将家长等候区打造成兼具实用价值与人文关怀的民生标杆,让“小空间”释放出“大温暖”。

  长期以来,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家长扎堆等候,既面临日晒雨淋的不便,又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为破解这一难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21年启动家长等候区建设。通过实地开展专项调研,根据学校诉求,按照“一校一景”的模式进行针对性设计。目前,宜兴市仅主城区就已建成10个家长等候区,各镇也在全面铺开建设中。通过对校门口空间功能的改善,增添众多体验式互动场景,并将绿地景观、城市家具、校园文化三者融合,以城市微更新绘就民生新图景。

  各具特色的家长等候区,让等候更温暖。除了风雨连廊、舒适座椅等“标配”外,建设单位将学生、家长、老师的实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家长等候区的功能属性,倾情打造校门口的“幸福空间”。市湖滨实验学校门口的家长等候区,是宜兴市较早建成的家长等候区之一,其风雨连廊由绿化带改造而成,廊架间绿树成荫。为了方便家长,休闲座椅的下方贴心地安装了USB充电接口,一旁还专门设置直饮水设备、智能借阅柜等。“有了家长等候区,接小孩有了阴凉处。”市东域小学一学生家长说。该校家长等候区由一块近4000平方米的闲置绿地改造而成。改造时,设计师、建设者将彩色公园道路等嵌入绿地,添置非机动车停放亭等配套设施,让街角绿地焕发新活力。

  随着家长等候区建设不断深入,其社会效益持续延伸,服务属性也在不断拓展。今年上半年,市张泽中小学校门口的家长等候区投用,同时投用的,还有一旁的佳乐口袋公园。原来,市张泽中小学校所处的丁蜀镇张泽社区居民健身设施较为缺乏,去年,张泽社区在广泛征求周边居民意见后,对市张泽中小学校门口的闲置区域进行了合理规划,并逐步升级周边围栏、路面等基础设施,同步建成总面积达3700平方米的家长等候区和佳乐口袋公园,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功能空间,充分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在宜城街道,市荆溪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家长等候区已成为学校、社区文化活动的“微阵地”,相关单位利用等候区的廊架、宣传栏,定期开展反诈宣传、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让等候区实现了从“等候空间”到“服务空间”的转型升级。

  在家长等候区建设中,宜兴市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全域覆盖”,让普惠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在和桥镇,以橙、白为主色调的和桥高级中学北侧、和桥永兴幼儿园东侧家长等候区格外亮眼。和桥镇巧妙利用3027平方米的闲置空地,打造成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接送港湾”。这一改造,不仅让家长有了安全、舒心的等候空间,也让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在湖㳇镇,市湖㳇实验学校的家长等候区与湖㳇体育公园有机结合,既方便家长在接送孩子前后锻炼身体,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处放学后的游玩去处。在新建镇,市新建小学家长等候区建设方案目前已基本敲定,在校园门口可利用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该镇利用毗邻体育馆内的闲置空间,打造一处室内家长等候区,并将融入休憩、阅读等服务功能。

  家长等候区的建设,还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将家长等候区周边纳入重点管控区域,上下学时段增派人员维护交通秩序,并及时清理周边垃圾,确保等候区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同时,相关部门还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管理力量,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带来的安全隐患。下阶段,宜兴市将继续把家长等候区建设作为优化民生服务、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并进一步提升等候区的便捷性与安全性,让家长等候区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民生工程,为城市增添更多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