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的灯光依旧明亮。一位年轻设计师放下画笔,在“建邺文化云”平台预约了次日的非遗工坊体验。窗外,长江的轮廓在晨曦中逐渐清晰,江风穿行于24小时智慧书房、西城·夜未央街区和江心洲网红灯塔咖啡馆之间——这片81.75平方公里的滨江土地,正以“文润365·精彩每一天”的文化脉动,书写现代化都市的精神样本。
文润建邺 激活滨江新城文化基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南京市建邺区以“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为定位,依托滨江地貌与长江文化,持续打造“文润365·精彩每一天”群众文化品牌,通过“以文润城、以文化人”的实践,书写古韵与潮涌共生的文化新篇章。
9月2日,莫愁湖美术馆迎来“荷而不同”荷花主题中国画展。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携手全省40余位画家,以工笔细描、写意泼墨的技法,在浓淡相宜间勾勒出风荷摇曳、雨荷含情的生动图景。作为“莫愁文化展”系列活动之一,这场展览既是对当代花鸟艺术的创新探索,更成为观众回望传统文脉的诗意窗口。
时间回溯至今年春季,建邺文旅另一品牌活动“2025年建邺城市生活季”于4月25日至5月3日在南京滨江公园举行。为期9天的活动以“传统新潮·非遗万象”为主题,围绕“年轻表达、场景再造、全民共创”三大创新维度,设置青春奇境、吴语新声等八大板块。非遗滚灯舞、白局表演、绒花制作、皮影戏等非遗技艺通过互动体验走进市民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春日出游中焕发新活力。
十年前,建邺区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为核心战略;四年前,“文润365·精彩每一天”品牌从“精彩365·快乐每一天”文化惠民工程中迭代升级,构建起覆盖社区、景区、街区、园区、商圈、校区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如今,128个公共文化服务点、5座24小时智慧书房与63家社区分馆如毛细血管般延伸,与江苏大剧院、云锦博物馆等国家级场馆形成互补,让文化触手可及。
临江而治的建邺,将长江文化转化为创新源泉。隔江相望的江心洲通过“全岛IP化”战略,将洲头灯塔改造为网红咖啡馆,隧道出风口变为地景艺术,“粉黛花田”“毛孩岛”成为青年打卡地。亲子桨板赛、低空飞行嘉年华与滨江马拉松将18公里岸线打造为“水陆空立体运动长廊”,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年均开展150场生态研学活动,获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一年一度的江豚音乐节更以青春活力、环保内核与创新形式吸引4万余人现场参与,引发超1亿人次线上关注。舞台上,新生代歌手与大学生共同演绎《南京恋爱通告》等原创曲目,千架无人机点亮夜空,非遗市集与沉浸式演出沿江铺展,成为青年释放热情、感知城市的文化地标。
从春日“城市生活季”到冬季“莫愁文化展”,从文体旅融合项目年均引流3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5亿元,到年均超4000场活动、人均8.2次文化场馆服务的高频触达,建邺以98.6%的群众满意度证明:公共文化服务正从功能满足迈向精神共鸣。在这里,文化不仅是城市底蕴,更是市民生活的温暖注脚,勾勒出滨江新城的文化基因与时代脉动。
数字赋能,优质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自从关注‘建邺文化云’,每周抢票成了我的固定动作。”市民陈玲滑动手机,一边指尖划过沉浸式古风OST盛宴、京剧拼贴沙龙等活动信息,一边感慨道。作为建邺区“文润365·精彩每一天”群众文化品牌的核心载体,“建邺文化云”正以数字技术重构文化资源供给模式,让优质文艺资源触手可及。
依托立体化需求响应机制,“建邺文化云”集成场馆预约、活动直播、积分抢票等功能,通过社交媒体投票、社区访谈与大数据分析动态更新“资源库”,推出“菜单式”点选服务。截至2025年7月31日,平台注册用户达80.65万(覆盖全区54.85万常住人口),日均5万活跃用户在此预约、抢票、观看直播,500家优质供应商集结,智能推送系统变身“文化顾问”,累计推动65万人次线上共享艺术盛宴,80万张惠民票通过积分兑换直达市民手中。
8月26日晚,建邺区文化馆小剧场内,经典影视OST接连奏响,陈玲与数百名观众沉浸于“OST盛宴·古风影视音乐会”,熟悉的旋律唤起青春记忆;次日下午,区文化馆大厅里,孩子们在了解了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后,用拼贴材料创作出一幅幅创意画作,传统艺术在童趣中焕发新生。
平台更新链接江苏大剧院、保利大剧院等高端资源,推出《第三届青年音乐艺术宣传周开幕式音乐会》、话剧《马叙伦》、儿童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等精品演出抢票,公益活动榜单点击量超30万次,实现“高端艺术”与“大众共享”的双向奔赴。
作为南京唯一24小时开放的区级图书馆,建邺区图书馆打破时空限制,年服务夜间读者8万人次。主馆之外,河西中央商务区的“宛在水中央建邺书房”24小时自助分馆,以图书借阅、自修学习、艺术交流等功能,成为“办公室门口”的文化补给站。
数字技术更推动智慧场景深度应用:扫码进门的自助图书馆、江心洲AI马拉松工作站的赛事导航与健康监测、“文化云课堂”“慕课大师讲堂”等线上载体,年均提供超1000堂课程,将高端艺术资源下沉至社区。
从“云端点单”到“线下参与”,从经典传承到新潮体验,建邺区以数字赋能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文化服务网络,让优质文化资源精准直达基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显著提升了大家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滋养着市民的精神共鸣与城市文化温度。
青春共鸣,24小时不落幕的文化客厅
作为南京青年人口占比约50%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区,建邺区以24小时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年均举办“夜读”“夜演”等夜间活动超200场,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客厅”,激活青年友好基因,让文化服务成为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催化剂。
西城·夜未央体育公园内,青年可尽享运动激情;音乐街区新设的歌词打卡点唤醒青春记忆;Yeah校“非遗新生”课程则让螺钿胸针、珐琅发簪等传统技艺以潮流姿态走进课堂——年轻人在穿针引线间触摸文化根脉。作为南京首座24小时运动休闲街区,西城·夜未央集合运动场馆、潮流商业与露营空间,Drum Off咖啡的香气与ANOTHER KEY健身房的律动彻夜交织,青年文化周、街唱大赛、王者荣耀总决赛等活动轮番上演,成为青年夜间社交与健身的核心场域。
今年五一小长假,2025第二届金陵青年文化博览会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馆内外,“哪吒”“李白”“椿”等动漫角色装扮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专业摄影器材与传统文化符号碰撞出独特的“青春风景线”。浙江游客邓楠与同学专程为林忆莲演唱会而来,开场前更沿南湖记忆街区品尝建邺美食,“听场音乐会,打卡一座城”已成为新潮流。数据显示,演唱会期间中央商场河西店客流同比提升9.7%,餐饮与配套品牌销售分别增长10%和30%,文旅融合消费的“超强CP”效应显著。
建邺的文化创新渗透至城市每个角落:国际青年文化广场的“24小时美术馆”年接待人数超8万人次,获评长三角“最美空间”;区级图书馆以温暖灯光守护8万夜间学习者的思想航程;稻香音乐空间年办百场潮流演出,南湖记忆街区举办复古文化节,1354个体育场地撑起人均3.78平方米的运动空间,50处商圈“微剧场”年均开展600场自主活动。从活力青年周音乐盛宴到江边音乐会、脱口秀开放麦,青春创意如毛细血管般激活城区活力。
当江豚音乐节吸引4万观众驻足、创造3亿全网播放量;当“邺之星”志愿者年均奉献1.3万小时服务;当298支基层文艺团队在“百姓大舞台”自创自演——文化认同已沉淀为青年与城市的深层契约。年轻人在24小时美术馆获得艺术疗愈,在江畔灯塔咖啡馆找到社交归属,在非遗工坊重拾文化记忆,他们以参与、创造与坚守,回报这片土地的滋养。
长江日夜奔流,建邺的文化创新永不停歇。从“文润365·精彩每一天”品牌升级到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从数字化平台延伸到长江文化基因解码,这座新城正证明:真正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不仅需要经济实力与地标建筑,更需要一种让青年愿意留下、参与、代言的文化生态。当年轻身影活跃在滨江音乐节、深夜图书馆与街角微剧场,建邺便拥有了最生动的城市表情——这是文化的力量,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深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