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戏曲推介交流活动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戏曲院团、剧院代表和业内专家,通过市场报告发布、合作签约、专题研讨和剧目推介等多个环节,全面展现戏曲艺术市场化转型的创新成果,为推动戏曲文化与现代市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天,51家剧院和演出经纪公司、88家院团、200个剧目参加。现场,《2024—2025年度保利票务娱伯牙戏曲市场洞察》正式发布,该报告基于真实市场数据构建多维度剧目评价体系,为戏曲艺术的市场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2024—2025年度娱伯牙戏曲专题榜单揭晓,从“销售”与“人气”两个维度,分别评选出十大梨园热销剧目和人气剧目。来自全国的20家戏曲院团与保利剧院院线及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在演出巡演、IP开发、数字传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标志着戏曲行业正与现代演出市场体系加速融合。

  活动邀请到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梧桐,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戏剧年鉴》原主编李小青,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陈曦参与戏曲市场化热点话题研讨。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陈英武分享了戏曲市场化运营经验。9家来自全国的戏曲院团进行了剧目推介。

  近年来,戏曲艺术通过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不断突破圈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以沉浸式体验赢得年轻观众青睐;南京市越剧团的诗韵越剧《织造府》,以回归戏曲本体的演剧形式,塑造了全新的曹雪芹人物形象;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超400场,观众达80万人次,成为戏曲市场化成功典范。这些案例充分证明,戏曲艺术在坚守本体的同时,通过创新表达完全能够赢得市场认可。

  与此同时,戏曲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积极融入数字化传播生态。越来越多的戏剧院团与演员借助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通过发布演出片段、直播互动、幕后纪实、妆教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戏曲以轻量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极大降低了欣赏门槛,实现了从“被动等待观看”到“主动触达吸引”的传播模式转型。戏曲不再只是舞台艺术,更成为可参与、可互动、可分享的时尚文化内容。

  戏曲在年轻观众中的流行,折射出以审美沉浸和情感联结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形态。年轻一代演员凭借实力与魅力成为戏曲传播的重要推动力,使戏曲文化更具人格化和亲和力。戏曲中华美的服装、精致的妆造、动人的身段等美学体验持续延展,推动舞台艺术成为可记录、可传播、可再创造的时尚表达,许多观众对二次创作、戏曲摄影乐此不疲。

  未来,戏曲市场将进一步拥抱数字化变革,从传统舞台艺术向现代文化IP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演出形式的创新,更表现为戏曲与影视、游戏,音乐等领域的深度跨界融合,使戏曲艺术以更丰富的形态融入现代文化生活。同时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