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问题导向、实效为先”,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低效资源盘活、企业培育赋能三大核心课题,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下沉一线的服务姿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沃土的实际行动,用一系列“硬核”举措与“暖心”服务,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优服务、提效能,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8月19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鹏鼎控股发布公告,同意公司投资合计80亿元人民币在淮安园区整合建设淮安产业园。经开区以作风革新破题,将“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刻进服务准则,始终以学习教育激发的担当劲头打通关键节点,用精准高效的“全链条”服务,让企业投资更安心、发展更省心。
在机制创新上,推行“五个一”挂钩机制,每个重大项目配备服务专班,区主要领导定期会办堵点,实行“限时办结、销号作战”。鹏鼎控股追加80亿元建设产业园时,从用地协调到环境容量审批,专班每日跟踪进度,短短一周就解决所有前置问题,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在一线服务中,重大项目现场设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驻点办公,征地拆迁、管线迁移等“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隔天”。而在流程优化上,全市首推“竣工验收即领证一件事”改革,将原本12天的办理流程压缩至1天,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实行代办制,容缺办理、承诺审批等举措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
腾旧笼、引新凤,让沉睡资源迸发“新活力”
“以前这片老厂房荒了好几年,现在机器转起来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看着江苏七星电器车间里忙碌的生产线,原清江拖拉机厂地块周边居民感慨道。经开区曾受困于部分传统企业停产、亩均税收偏低的“低效用地”难题,这些“沉睡土地”不仅浪费资源,更制约产业升级。
学习教育期间,经开区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进低效用地整治,创新“府院联动+分类施策”模式:先由党工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摸清每块地块的债权、纠纷情况,再按照“提质增效、聚力攻坚”分类制定方案。面对原清江拖拉机厂“债权多、矛盾多”的复杂情况,区法院与招商、土储等部门联合发力,迅速化解各方争议、完成整体收储。随后,招商团队精准对接韩电集团需求,带着手续完备的地块上门洽谈,21天促成签约。如今,七星电器项目厂房已全部封顶,部分车间试生产,预计年底产值超20亿元。2025年1-7月,全区低效工业企业税收达2.58亿元,“腾笼换凤”让老地块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
解难题、强赋能,助本土企业敲响“上市钟”
“没有经开区的‘全链条’护航,我们登陆科创板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弯路。”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沈健增对经开区财政局的帮办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区内重点帮扶的色谱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汉邦科技在冲刺科创板时,也曾因遭遇“时间紧、手续繁、协调难”等多重“卡脖子”难题而停滞不前。
得知企业困境后,区财政局牵头成立上市服务专班,联合11个部门构建帮扶体系:为抢时间,协调行政审批局开辟“绿色通道”,1天完成子公司注册、3天办结项目立项;为防风险,邀请税务专家4次赴企业研判土地转让涉税问题,明确政策适用规则。专班还特别搭建“专家赋能”平台,邀请上交所、省金融局专家实地指导,开展4场专题培训,帮企业吃透IPO审核标准。2025年5月16日,汉邦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淮安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财政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帮办模式,也为更多本土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淮安经验”。
从项目落地的“加速度”,到资源盘活的“新效益”,再到企业上市的“高动能”,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把功夫下在发展关键处。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正成为最亮眼的“金招牌”,推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