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云淡,秋意渐浓,在乡村大地,丰收的景象不断映入眼帘。近日,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的常盈农业苹果园,金色的苹果挂满枝头,慕名而来的市民拿着提篮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忙着采摘。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麻利地穿梭在果林里,帮游客挑选苹果,他就是这片苹果园的主理人——90后新农人方建业。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谈起果树种植头头是道的“田秀才”,大学学的竟是与农业毫不相干的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后我曾经在服装设计和下地种田这两件事之间犹豫了很久,坐在办公桌前设计服务肯定是体面的工作,可我受父亲影响,对土地有着执念,我知道家乡的土壤非常好,应该种出点什么高效益的东西……”方建业笑着说。出身农村的他,对泥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2019年,他得知淮安国家农科园附近有一片荒地要招商引资,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毅然放弃城市里的工作,带着“在淮安土地上种出优质苹果”的梦想,回到家乡建设果园,开启了从“服装设计师”到“果农”的跨界转型。
梦想刚起步,难题就来了。方建业回忆说,淮安的土壤并不是种植苹果的首选,当时果园里的土壤板结严重,部分地块还存在养分不足的问题,果树长势参差不齐,结出的苹果口感酸涩,市场根本不认可。更让他犯难的是,自己毫无种植经验,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下,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等技术难题像“拦路虎”一样挡在面前。接手第一个月,看着满园瘦弱的果树,他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就在此时,区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家主动上门指导。专家们先对果园土壤进行了全面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土壤改良方案”—— 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深耕松土等措施,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针对果树品种老化问题,建议他引进优质新品种,并手把手教他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这一番折腾就花去了方建业大半年的时间。那段时间,他每天天不亮就钻进果园,跟着专家学习测土配方施肥,一点点调整土壤酸碱度;为了掌握果树修剪技巧,他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还专门去山东栖霞,陕西等地的优质果园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果园土壤质量明显改善,他引进的黄金维纳斯、富硒苹果等新品种也成功挂果。当第一批黄金维纳斯苹果成熟时,咬下一口,脆爽的口感中带着清甜,果香在唇齿间散开,方建业知道,自己的“苹果梦”终于有了盼头。
解决了“种得好”的问题,“卖得好”该怎么办?“以前果园靠批发销售,价格低、利润薄,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2022年,方建业参加了区里组织的电商培训,了解到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模式正在成为农业销售的新路子,于是,方建业和家人一商量,由妻子挑大梁,开始开直播、线上销售。“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媳妇挺有信心,毕竟自家果子的质量是拿得出手的。”刚开始的直播间只有几十个观众,但方建业一家人没有气馁,每天坚持直播果园采摘、包装过程,还分享苹果种植管护技巧,慢慢积累了一批粉丝,现在一天最多能卖出两万元。
如今,走进方建业的果园,不仅能看到挂满枝头的优质苹果,还能看到散养的鸡鹅在果树下觅食——这是他探索的“生态种养模式”,鸡鹅吃虫除草,粪便还能当有机肥,实现了生态循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果园里的采摘游更是火爆,游客们亲手摘苹果、体验农耕乐趣,农旅融合让果园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入秋以后,每个周末都有市民来采摘,特别是节假日,门口车子都停不下,最多一天卖了12000斤,加上直播带货,一天收入最高能达到八万元。”方由于今年收成好,方建业准备预留10万斤苹果入库,元旦春节时错峰销售,预计全年收入能超过300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方建业的果园如今已成为当地的“就业基地”,提供了20个固定岗位和80个季节性岗位,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在果园上班,每个月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盛树文笑着说。
据了解,目前淮阴区马头镇像这样的新型农文旅结合的采摘园有二十多个,像方建业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每年可以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超千万元。(李堃 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