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农行江苏分行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万里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把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聚焦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群体,用心用力打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合拳”,让农情暖域、金融为民的农行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金融护航“老有所依”

  “投资养老不可靠,大额返利是圈套;电信诈骗花样多,小心谨慎总是好;不明电话莫要信,勿让积蓄打水漂;资金受损先别慌,快把银行人员找。”在农行江苏淮安新区支行营业部入口处,摆放着这样一则防诈骗提示牌,不时就有客户驻足观看。

  诈骗花样百出,营业网点往往是堵截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农行江苏分行认真落实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和农业银行适老化服务标准,聚焦老年人高频金融需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并行,加快“关怀模式”养老金融消费场景建设。通过将高频诈骗手段进行俗语化编排,并在网点醒目位置张贴防假识骗提示,正确引导老年群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好自己的“养老钱”,着力打造有温度、人性化的“暖心银行”,让老年群体在享受金融服务过程中感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帮老年客户练就“火眼金睛”,识破诈骗手段,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农行江苏分行“适老化服务示范网点创建”推进会上,运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慧小“幼有所教”

  “原来有这么多‘机关’啊,回家我要考考妈妈!”在农行江苏淮安浦东支行,工作人员化身“金融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一位换零钱的3年级学生讲解着人民币防伪特征,为孩子适时播下金融安全的种子。

  面向在校大、中、小学生等年轻消费者,农行江苏分行在辖内城乡营业网点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合理借贷、 理性消费、保护信用、防范金融诈骗等不同的提示语。为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金融素养,农行江苏分行以县(区)支行为单位,突出理性消费、拒绝非法“校园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内容,开展覆盖广、形式多、内容新的宣传活动,切实把金融知识宣传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扩大金融教育辐射面,增强学生反诈意识,提升金融安全防范技能,筑牢防假识诈青春“防护墙。所辖淮安淮阴支行组织服务团队走进淮阴师范学院讲解数字人民币、防诈识假知识,既现场引导师生添加并开通农业银行数字钱包、登陆掌银、领取体验金、开心购好书,又有效提高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金融为民“新有所属”

  “幸亏在农行开户,工作人员及时识破骗局,不然我3万多块钱的板材就没了。”淮安博德五金市场一位做石膏板生意的个体户张某在农行淮安科技支行大厅内,紧紧握着客服经理的手感激地说,真没想到,对方订货通过网银向我对公结算账户汇款,微信发的电子回单竟然是伪造的。

  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这些新市民,他们为保障城市运转、便利居民生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融入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农行江苏分行时刻把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放在心上,聚焦“急难愁盼”金融问题,组织青年志愿者、党员服务队走进园区、街道、市场、商户、建筑工地等场所,既有针对性地宣讲“富民创业贷”“商户e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线上线下融资产品,又普及“数字人民币”、人民币防伪、存款保险,打击非法集资、反洗钱、个人征信保护等金融知识,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刷单返利不能信、 陌生电话莫相信,大额转账要三思、共同守护钱袋子”的道理,着力提升新市民的金融素养,让他们安居乐业、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杨光 陆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