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山市陆家镇泗桥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草坪、修缮一新的路灯,以及在健身游乐场上玩耍嬉闹的孩童,这与三年前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泗桥社区居民来自全国28个省市,99%为“新昆山人”。前些年,社区曾因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物业管理不作为、小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被巡察监督重点关注,成为苏州市重点帮促村居。如今的蜕变,关键在于昆山市委有效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充分吸收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多方监督主体联动发力、跟进监督,产生明显成效。
图为昆山市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物业管理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
体系化监督思维开局破题
住宅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物业服务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和社区综合治理,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大事。
统计数据显示,昆山市常住人口超200万,服务人口超300万,物业体量约占苏州地区的1/5,类似泗桥社区的“问题小区”不是个例。有的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物业与业主矛盾激化,陷入了“管理不到位—欠费—服务更差”的恶性循环;有的小区因监管缺位,出现物业违规占地、收益资金使用混乱等问题,甚至有基层干部因履职不力被问责。
物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恰恰是监督体系建设的“最初一公里”。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抓住监督这个“牛鼻子”。2024年,昆山市被列入江苏省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一场打破监督壁垒、凝聚治理合力的变革就此展开。
面对1620个物管小区、15个人口超1万的大型小区带来的治理压力,昆山市委以“一盘棋”思维统筹各方,汇聚监督合力。昆山市专门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物业管理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以更大力度推动物业管理提质增效。在党建引领下,整合人大、政协、组织、纪检、巡察、住建、法院、乡镇、社区等多支监督力量,攥指成拳汇聚监督合力,组织监督指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司法监督片区化运作物业融合法庭、行政监督酬金制改革物管服务、人大和纪检联督联促、政协民主监督汇集民意诉求,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四方协同”机制更趋完善,小区事务大家评、小区管理大家议、小区决策大家定等一项项措施犹如星星之火般推广展开。
多方协作织密立体化监督网络
监督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在昆山,巡察监督的“把脉问诊”、行政监督的“对症下药”、司法监督的“定分止争”、人大监督和纪委专责监督的“联督联促”,共同编制成了一张覆盖物业管理服务全周期的监督网。
巡察工作是政治监督,发现问题只是起点,解决问题才是落脚点。在对泗桥社区巡察期间,昆山市委巡察组聚焦群众关切,梳理出该社区消防安全、人居环境等20项问题清单;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发挥整改日常监督职能,推动镇党委、消防、派出所、社区联合攻坚,建立“巡察反馈-整改落实-跟踪督办-成效评估”全流程闭环体系,以选优配强社区书记为着力点,以“更换优质物业”为突破口,公开招投标引入新物业,改造和修复小区硬件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建立“四方协同”“六方座谈”等一系列机制,让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小事”有人管、管得好。
行业监管与数字创新的深度融合,成为撬动行业治理升级的关键。昆山市制定出台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开发“昆物通”手机小程序实现公共收益、缴费记录等一键查询,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更值得一提的是“酬金制”试点,10个小区通过基础服务费+绩效奖励模式,由业委会(物管会)统筹资金,服务好不好、奖金给多少,居民说了算,倒逼物业从“要我服务”转向“我要服务”,节省下来的收益资金还反哺小区设施改善,实现了公共收益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的正向循环。
图为“昆物通”手机小程序
人大、政协将监督进一步前移,“触角”直抵民心。早在2017年,昆山市人大将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列为“一号议案”,连续三年通过视察、专题调研等方式督办,推动出台加强物业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健全物业管理体系。2021年,针对高空坠物、电瓶车充电等问题,修订《昆山市前期物业服务协议》,将民法典相关规定细化到合同约定中,有效维护社区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今年,该市人大联合市纪委开展“群众点题治理”专项行动,靶向整治物业领域突出问题,“人大+纪委”贯通联动释放1+1>2的监督叠加效应。市政协通过专题调研、民主评议,梳理出群众在物业收费、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让治理更贴民心。
从就案办案到源头治理,江苏省首家物业融合法庭在昆山落地,60余名特邀调解员入驻,11个融诉驿站如同“纠纷诊所”扎根基层,“一号响应”专线倾听群众诉求,把漏洞矛盾化解在“破土前”。该市法院蹚出了一条巧解物业纠纷的新路子,针对外墙脱落认定难,让装饰建材协会来“评理”;遇上物业撤场交接难,法庭组织三方座谈促平稳; 100个热点问题解答被写入《司法指引》,让物业纠纷化解有章可循。
图为昆山市人民法院物业融合法庭
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基层是监督的神经末梢,也是治理的最前沿。如今泗桥社区的常发豪郡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94%,业主投诉量同比下降62%。此外,社区还挖掘流动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社区能人,成立“老丁调解室”“流动平安哨”“乐善公益队”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邻里纠纷化解、小区秩序巡逻、公益文化服务第一线,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专业嵌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位于昆山东部的花桥经济开发区,在今年1月设立物业管理协同指导服务中心,这是昆山首个由区镇创建的物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该中心集综合展厅、矛盾调解、实训空间、物业学院、融合法庭五大功能于一体,围绕法律知识、消防安全、电梯管理、服务标准等内容,对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成员等开展专业培训,通过联席会议、专项协调会议等方式,成功化解物业费争议、地下车库产权转移等难点问题,将监督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防”,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区镇”成为现实。
图为花桥经济开发区物业管理协同指导服务中心
在昆山,像常发豪郡这样实现迅速蜕变的小区越来越多。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同丰社区的青江秀韵小区的一批退休老党员、老同志自发组建“桑榆同丰”老党员工作室,发挥人头熟、威望高的优势,挨家挨户做居民工作,成功组建了以老党员为骨干的业委会,一心为小区谋发展,全心为居民谋幸福,让这个历经20年风雨的老小区同样焕发出了新的风采。
“小物业”连着“大民生”,监督关乎大治理。从泗桥社区的“华丽转身”到青江秀韵小区的“蝶变重生”,从“昆物通”的透明监管到物业纠纷的定分止争,昆山用多个监督主体的“组合拳”,打破了物业治理的“死循环”。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监督效能正一步步地转化为治理效能。(黄健 闫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