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研学代表团跨越千里,到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参加2025年“我要看‘苏超’——青海学子赴盐城暑期研学活动”。这场实践之旅,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两地携手育人的生动缩影。
红色研学:在历史温度里锚定成长坐标
这场研学活动的第一站,便是“红色课堂”。代表团先后参观了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新坍镇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等地。庄严肃穆的展馆中,珍贵的史料、定格的影像、复原的场景,将射阳在革命岁月里的峥嵘过往缓缓铺展。
除了红色场馆,代表团还走进了射阳县部分学校、自然景区、文化场所等地,在参观行走中,深度感受这座滨海县城的独特魅力。
绿茵对话:以球会友共筑梦想
“砰!”足球撞在门柱上的脆响,交织着孩子们的欢呼声,在射阳县全民健身中心的球场上回响。研学活动中还精心设计了一场特殊的“对话”——一方是带着高原阳光印记的同德少年队,一方是浸着海风气息的射阳少年队,这场5人制足球友谊赛成了最生动的“粘合剂”。
来自青海省同德县的少年们,平均年龄仅十二三岁。初踏上射阳柔软平整的优质人造草皮,他们眼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尽管经过长途跋涉,但小队员们一上场便迅速进入状态,奔跑、拼抢、传球,展现出高原足球独特的冲击力与不屈的斗志。他们的每一次触球,都引来场边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我觉得他们踢球很有力量,和我们之前遇到的对手都不一样,我会向他们学习。”射阳县海都中学球员戴世盛说。
东道主球队则以其细腻的脚法和更娴熟的局部配合应对,巧妙传导,频频制造机会。比赛节奏明快,对抗激烈却不失友好,比分多次交替领先,最终在一场酣畅淋漓的对攻后,双方以一场平局握手言和。
比起结果,洋溢在全场的笑脸和赛后迅速融为一体的交流,才是这场比赛真正的注脚。足球是无界的语言,它让两地孩子并肩奔跑,让高原的“坚韧”与滨海的“细腻”碰撞出最美的共鸣。“这次来到射阳,我觉得这边的足球氛围特别好,足球设施也一流,我很期待以后再来射阳踢比赛。”同德县少年足球队队员华青杰高兴地说。
山海情缘:让对口支援结出“同心果”
“盐城加油!盐城第一!”在“苏超”第十轮盐城队主场对阵无锡队的比赛现场,同德少年们穿着印有“盐城”字样的红色短袖,在体育场里喊出响亮的应援。当盐城队进球时,他们跳着喊着,把异乡变成了“自己的主场”,滨海与草原的距离,在欢呼声中缩短为零。
“当前正值‘苏超’比赛火热进行中,我们也带着青海同德的学子现场感受了‘苏超’的火热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两地的足球事业越办越好。”同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朱政表示。
苏青一家亲,千里山海情。这场研学活动,超越了“看比赛”“学知识”的范畴,成了两地对口支援的“活样本”。近年来,两地在教育、体育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校园足球交流成为增进青少年友谊的重要纽带。这些丰富的互动不仅让两地小球员在球技上互相学习,更让孩子们在文化感知与情感联结中拓宽视野、增进认同,为校园足球发展与青少年全面成长注入新活力,也让两地对口支援的成果在青少年心中结出更丰硕的友谊之果。
“这次研学活动,孩子们收获到了很多,也欢迎射阳的孩子们能来我们大草原做客,建起青海大草原和射阳大海的友谊桥梁,希望我们两地的研学活动能做得更好。”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教育局副局长郭隆生说。(李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