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名单正式发布,由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南京智慧航空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实景三维助力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建设》案例成功入选,这也是南京市唯一入选项目,成为南京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成果。这一突破标志着南京在实景三维技术与低空产业融合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低空经济安全化、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南京方案”。

  技术突破、产品创新

  “多源数据融合+精细建模”,构建三维时空数字底座。运用高精度测量相机与SLAM系统空地融合以及计算机集群并行处理技术,实现实景三维全自动建模、模型轻量化和平台渲染。模型数据体量压缩70%,加载速度提升5倍,极大提升了成果质效。基于实景三维数据,创新提出低空空域多层级结构要素数字化表征方法,将低空空域划分成多粒度、多层级离散空域单元,并赋予统一标识,成功构建“实景三维+空域信息数字化”时空数字底座。

  “智能航线规划+设施选址”,实现低空飞行统筹规划。依托实景三维及多层级空域栅格单元,开发航线路线规划算法自动划设飞行器飞行航线,生成无冲突数字化飞行路径。通过低空空域内飞行计划的申请、协同审批以及飞行计划冲突识别调配,实现对飞行计划和飞行器的统一管理,确保空中活动安全高效。立足规划资源职能,依托实景三维模型合理确定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通信基站等低空设施规划选址,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

  “动态空域配置+风险预警”,提升空域飞行整体效能。依托实景三维及多源专题数据进行三维分析研判,划分适飞空域、优化禁飞区划定并支持共享空域分时复用。开发空域动态配置模型及算法,结合三维地理场景、三维地理实体、空域限制信息等对空域进行动态管理。采用航迹预测和空域容量动态预测技术,实时监测与预测飞行器状态,识别飞行器碰撞、禁飞区入侵等运行风险并实现智能预警,确保飞行安全可靠。

  场景运用与成效

  项目提出的空域信息数字化关键技术已纳入民航行业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空域信息数字化技术要求 第1部分:编码及使用规则征求意见稿)》,技术成果已在深圳、苏州、扬州、芜湖等10余个城市推广应用。

  该项目利用“实景三维+空域信息数字化”技术创新重构了南京低空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空域功能分区智能化管理,支撑南京低空服务管理体系立体化升级。依托实景三维模型精准识别障碍物,通过算法规划最优航线,全面提升空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空空域的一体化管控。融合北斗高精定位服务,实时监测无人机航迹,有效遏制“黑飞”现象,构建低空飞行安全防控体系。

  项目成功开拓跨江低空物流、血液运输、环境监测、河道污染识别等20余个特色场景,规划特色航线50余条,累计飞行突破120万公里。相比传统方式,血液运输效率提升50%、跨江低空物流效率提升8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