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走访破解企业难题到市集农产品的热卖售罄,从重大项目的保障推进到居民家门口的安心摊位……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始终以“协同之笔”,凝聚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多方合力,用“服务深度”护航企业成长,以“创新活力”点燃社区经济,借“治理温度”筑牢民生基础,一步步将发展愿景转化为可观可感的生活实景。一连串扎实的实践,正将葛塘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发展动能和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没想到街道领导直接上门听诉求、给思路!”南京掌云互动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这是葛塘企业服务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葛塘街道梳理479家重点服务对象,根据行业分类,制定由街道党政领导、部门及村居书记分级分层挂钩的服务企业清单,排定走访计划,每半月形成走访专报,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这份服务既有温度,也有力度。7月上旬,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军连续走访宁扬加油站、赛菲特石化等企业,“点对点”帮助企业分析经营压力,提出降本增效的可行举措,同时叮嘱企业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实现稳健发展;7月24日,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姜小勇走访掌云互动时,不仅详细询问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难点,更围绕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运营、街道农文旅项目发展等为企业链接资源、谋划协同。

  在精耕存量企业的同时,葛塘更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以优质增量赋能长远发展。自北沿江高铁项目启动以来,街道积极推进、协调拆迁与周边环境整治,以最优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为区域长远发展蓄力。征地拆迁是项目推进中必须攻克的“首道关卡”,面对项目攻坚阶段的4户扫尾任务,葛塘街道展现出“钉钉子”般的决心与韧劲。街道专班、职能部门与社区多方协同作战,日夜奋战在攻坚一线。工作人员耐心细致解读政策,倾听居民诉求,用真诚沟通化解疑虑;同时精准对接安置、补偿等关键需求,在政策框架内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权益。从反复上门宣讲到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街道最终赢得居民理解支持,实现“和谐拆迁、顺利交地”。“我们将持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需求,以更坚定决心、更有力举措破解推进难题,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提速增效,注入更强发展动力。”街道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本只是来看球赛,却在这里发现了助农又有趣的文创市集!”在南艺后街“苏超”转播活动现场,官塘河村“小官甄选”摊位前人头攒动。这是官塘河村打造的农副产品展销平台,将大米、鸡蛋、应季水果与IP文创相结合,借助赛事经济拉动消费,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公益的双赢。

  以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为抓手,葛塘街道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嫁接、平台搭建等多维度精准施策,为集体经济“搭台”,鼓励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打造了一批如“小官甄选”这样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载体,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培育了乡村发展新动能,让集体经济成为带动社区繁荣、促进居民共富的重要力量。

  在前程村,一个总投资500万元、占地88.5亩的“精灵探索冒险部落”正加紧建设,项目计划打造露营休闲、森林萌宠、农耕研学等11个功能区,通过举办风筝节、烧烤节等季节性活动,构建集游乐、研学、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预计10月开园后将为将成为葛塘文旅融合的 “新地标”。

  接待寺社区则积极联动辖区企业资源,与银城物业党总支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以“党建联建+产销联动+治理联创”为主线,搭建“社区集单+物业配送+农户直供”助农平台,首期已助销葡萄1500斤,第二批计划推广10000斤。与此同时,银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也有望引入社区,为老年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城市治理既要守好秩序底线也要护好民生暖意,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街道破解流动摊贩治理这一难题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家住葛塘的刘阿姨已经驾驶着餐车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由于腰肌劳损经历两次手术,她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摆摊卖早餐成了支撑家庭最现实的选择。“过去遇上城管执法就只能在家歇业,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刘阿姨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困难摊贩曾经的无奈。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葛塘街道没有选择“一刀切”的清退,而是转向了更为精细、更具温情的“疏堵结合”模式。街道组织深入摸排,召开困难流动商贩座谈会,在辖区内科学设置了20处“临时早餐疏导点”,为像刘阿姨这样的困难群体提供固定、免费的经营场所。经营户们需自觉遵守“九点收摊、定点摆放、垃圾清理”等约定,并接受执法队员每日的柔性随机巡查,这让“刘阿姨们”终于能安心经营。20处小小的疏导点,不仅规范了市容秩序,更稳稳地托起了困难家庭的民生“饭碗”,守护了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城市梦想。

  这种“协商共治”的治理温度也体现在存量问题的化解上。此前,新城社区及周边占道经营问题凸显,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没有强硬驱赶,而是展开拉网式摸排,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面对卖寿司的傅先生因女儿待业而情绪激动的情况,执法队员耐心劝导,并主动引导其进入博商生活广场集中经营点规范经营。最终,一面“执法为民暖人心”的锦旗,为这场有温度的专项整治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从服务企业到激活社区,从重大项目到小微摊位,葛塘街道以“精准”为笔,以“协同”为墨,让发展力度、创新活力和民生温度深度融合。这里的烟火气,是早餐摊的热气、市集里的喧闹,更是经济活力的鲜活跃动,当大城与小摊在各得其所中相互成就,便是现代化治理最生动、最温暖的答卷。(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