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由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薪火行动”平台携手腾讯新闻举办的“薪火行·心传承”非遗体验系列活动在江苏宜兴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银私行嘉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专家学者齐聚宜兴,共论宜兴紫砂陶的前世今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孙大威在致辞中表示,传承非遗技艺,赓续文脉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辉煌。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初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拾柴添薪,通过发起“薪火”非遗保护与传承行动,持续加大对非遗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力度。以非遗传承故事为脉络,挖掘非遗传承里的创新活力与生命张力。更重要的是,凝聚金融力量、擦亮文化底色,携手社会各方,发挥“搭平台、传文化、促消费、助共富”作用,以金融力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让非遗经典绽放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江南文化大咖分享活动中,江南大学江南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教授以“薪火行 心传承”为主题,作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分享。她从“东南财赋地”的历史讲起,系统梳理了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作为国家经济重心的深厚底蕴,借助详实数据展现了其从“苏湖熟,天下足”到当代无锡、苏州人均GDP领跑全国的持续繁荣。随后,她以“江左人文薮”点明江南崇文重教的传统,通过状元、院士、文人墨客的集中涌现,生动诠释了“天下英才,半出江南”的人文盛况。最后,庄教授落脚于“江南诗意-园林”,阐释了园林艺术与紫砂壶等雅玩中所蕴含的诗性文化,如何从生活方式升华为审美追求,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品格与韵味。整场课程纵横古今,以宏阔的视野勾勒出江南作为中国经济与文化“双高地”的独特魅力。
宜兴的陶瓷以紫砂最为出名,它的陶土只产自丁蜀镇,经千年的开挖,紫砂原料已所剩无多,非常珍贵。下午,嘉宾一行来到宜兴大生艺术馆,紫砂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范伟群带领大家参观了他收藏的众多紫砂作品,大家充分感受紫砂陶的神奇之处。
在主题分享环节,范伟群系统介绍了紫砂艺术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与工艺特征。他从宋代起源讲起,梳理了明清鼎盛时期及近现代紫砂的发展,强调其与茶文化、文人审美的深度融合。范伟群还概述了紫砂泥料特性、制作流程及多种装饰技法,并提及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整个分享客观呈现了宜兴紫砂作为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让嘉宾对紫砂陶制有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大家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与责任感。
在实践环节中,嘉宾们从泥料处理到手工塑形,在范伟群的示范指导下,认真学习每个步骤,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现场气氛活跃,在创作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魅力,强化传承意识。大家纷纷感叹,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十分考验功夫。“我是第一次来宜兴,很惊喜,在这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宜兴,感受这里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受邀参加活动的嘉宾袁女士说道。
传承永不止息,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下一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将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通过建立公益平台,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创新与创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传承传统又开拓创新。利用金融的力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价值得到更广泛地发挥,激励更多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