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闲置的土地变身现代化的生态农场,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沉寂多年的公园管理处,被改造为充满野趣的露营基地……近年来,官林镇桂芳村聚焦低效用地、闲置资产,推进零散土地归并整合,提高资产利用效益,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眼下,在惠之丰生态农场内,一棵棵草莓苗鲜嫩翠绿、长势良好。谁能想到,去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长期以来,村里以种植水蜜桃、葡萄、西瓜等水果为主,但这些水果集中成熟于夏季,产业‘单季化’特征明显。”桂芳村党总支书记陈瑜说,如何突破限制,让土地四季生金、让村民全年增收,是桂芳村实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去年,村集体依法将土地流转回收,在相关人员的“牵线搭桥”下,惠之丰生态农场成功落户,原来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草莓种植基地,不仅种植“红颜”等常见品种,而且引进了粉草莓“初恋”、白草莓“梦之芙”、黑草莓“真红美玲”等少见的高端品种。同时,农场从种苗培育、移栽到管护,从智能滴灌、地膜保湿到蜜蜂授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在精心呵护下,去年年底,首批草莓成熟,填补了桂芳村传统水果产业的“冬闲”空档期。

  凭借绝佳口感和优良品质,惠之丰农场的草莓迅速“出圈”,线上订单覆盖上海、杭州、合肥等地,市场供不应求。“曾经的闲置土地变成‘金角银边’,助力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陈瑜表示,不仅如此,村里多位村民还因此实现了再就业。“在农场干一天活能拿到100元,没想到我这个年龄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呢!”今年60多岁的村民羊爱仙乐呵呵地说道。

  在推动各类“沉睡”资源转化为村级经济发展“活水”的同时,这些资产也为周边年轻人圆梦、消费场景拓展提供了可能。在马公荡生态湿地公园,坐落着一家由公园管理处改造而成的“营地咖啡”,醇厚的咖啡香飘荡在公园清新的空气中,迅速聚拢了人气,该店已成为游客驻足打卡、村民闲话家常的新据点。“开店的初衷很简单,既想离家中老人近些,又希望能激活这片湿地。”店主曹欢说,“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村里一直非常支持,也给我争取到了很多优厚条件。”对于未来的发展,曹欢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现场音乐、互动表演、手工DIY等活动将陆续落地,并利用周边田园资源,引入时令果蔬采摘体验,让游客在露营放松、品味咖啡之余,还能触摸泥土的芬芳、感受收获的喜悦。“希望通过‘露营+村咖+采摘’的多元融合模式,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曹欢满怀期待地说。(侯逸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