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有技术的开发区才是国家级的开发区。”在这一理念驱动下,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技能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多措并举,构筑人才集聚高地。近年来,该区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超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近30%,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顶层设计夯实基础,政策“红利”激活一池春水
盐城经开区将人才工作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地位,通过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真金白银的政策投入,为技能人才的“引、育、留、用”提供坚实保障。
盐城经开区每年召开专题人才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关于明确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人才的通知》,建立高技能人才“一对一”精准服务体系。更具吸引力的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秉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的原则,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
盐城经开区政策实惠,触手可及: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给予一次性补贴;对获评各级“工匠”人才给予配套重奖;对技能大赛获奖者予以奖励;更为人才子女教育、健康体检、首次购房等提供全方位补贴,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全区已投入人才补贴资金达5840万元,构建了可持续的人才保障体系。“政策切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更能安心扎根于此。”该区一位享受了子女学费补贴的高技能人才感慨道。
产教融合精准赋能,培训体系照亮职业前程
面对产业升级需求,盐城经开区坚持就业与产业导向并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技能培训生态,为劳动者照亮职业前程。
培训内容紧贴市场新需求。盐城经开区针对陪诊师等新兴职业,区内企业积极与上海等地知名医疗机构合作,计划两年内培养500名以上持证陪诊师,打造专业化品牌。培训平台丰富多元。依托1992人才会客厅常态化举办青年夜校;支持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发挥主力军作用;鼓励民办机构开展市场化及“短平快”式培训;高标准建设家政服务中心,打造技能培训主阵地。
聚焦企业需求是关键。盐城经开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和新型学徒制,采用“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产业工人。同时,支持企业开展自主技能评价和落实补贴性培训,极大激发了企业培养内生动力。2025年,该区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66人次,有效提升了劳动者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优化生态尊贤爱才,畅通渠道激发创新活力
留住人才的心,比引进人才的人更重要。为此,盐城经开区着力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竭诚服务人才,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
盐城经开区一方面大力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厚植惜才社会土壤,另一方面勇于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鼓励技能人才参评职称,让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真正实现“技高者多得”,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服务上更是诚意满满。作为盐城市首家且县区唯一每年举办高质量发展人才合作交流大会、人才健康休养活动的区域,盐城经开区通过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百名高校学子经开区行”“百家企业校园招聘行”双百行动、校园主播短视频大赛等品牌活动,持续增强人才凝聚力。创新打造的1992人才会客厅已成为服务青年人才的网红地标,配套的人才公寓、1992人才健身中心等设施,让人才在此安心安业。
通过系统性的政策支持、精准化的培养体系和无微不至的服务生态,盐城经开区在将“潮奔黄海、才到盐城、首选经开”的品牌擦得越来越亮。这支不断壮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不仅是驱动开发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更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的底气所在,深刻诠释了“有经济、有技术的开发区才是国家级的开发区”的丰富内涵与发展潜力。(成亮 蒋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