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兔镇的葡萄大棚,一片生机勃勃。种植户们忙碌的身影中,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近年来,白兔镇紧扣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以产业为抓手,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增强内生动力,在全镇初步形成组织强、人才聚、产业兴、农民富的良好发展态势。

  搭台助力,“人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一线。围绕“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强、用得好”目标,系统构建乡土人才工作闭环。积极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通过镇便民服务中心专窗与“江苏智慧人社”平台同步受理,有效缓解创业融资申请难题。设立“返乡创业孵化园”,给予返乡创业人才一定期限的租金减免和水电补贴,并在科创中心配套育苗基地、冷链仓储、电商直播间等设施,实现“办公+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目前已成功引育返乡青年5人、培育农业产业带头人10名。建立“创业导师库”,推行“老带新”结对机制,今年以来,已组织技术培训4期,推荐2名新农人参加省级培训,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农业人才队伍正在加速形成。

  链上聚力,“组织引擎”全面激活发展动能。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成立农业产业链联合党委,下设种植技术、市场营销、售后服务3个党支部,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有效打通技术推广、市场对接、售后服务堵点。实施“红链先锋培育”计划,重点从产业带头人和返乡党员中选配支部骨干,计划每年培养5名“党建+产业”双强型党员。全面推行“1+3+5”联农带农机制(1名支部书记联系3名党员、带动5户农户),推动党员在技术推广、直播带货等领域当先锋、解难题。今年已累计开展田间课堂培训60余场,解决技术、销售等各类问题10余个,着力让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融入合力,“产业生态”持续释放倍增效益。推动党建、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一网共享、一线示范、一环不落”的产业生态。由产业链联合党委牵头对接科研院所、周边企业,定期举办技术对接和产销洽谈活动,推动品种、技术、品牌同步升级。在草莓主产区、葡萄产业带高标准建成2个“党建+产业+品牌”融合示范点,推广“书记牵头、党员下沉、联盟拓市”模式,并设计“四季主题”农文旅线路,集成智慧种植、农耕体验、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努力实现“种得好、卖得火、体验佳”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采摘+研学”模式已吸引游客超千人,开展助农直播5场、线下推广15场,带动销售超8万元,白兔镇的融合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越走越实。(侯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