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撤市设区”十年来,金坛坚定不移做好常金同城化这篇大文章。以“五大行动”为主抓手,进一步强化五个同城“硬联通”、六个同城“软联接”,产业越来越强,创新越来越活,能级越来越高,全域旅游越来越靓,城乡融合越来越顺,全力打造“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

  从长荡湖畔的碧波荡漾,到茅山脚下的郁郁葱茏;从废弃矿山重披绿装,到偏僻山村华丽转身,金坛生态家底愈发厚实,美丽常州新样板常绘常新。

  绿色转型 扛牢“治太”上游担当

  近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雉(俗称“水凤凰”)首次在长荡湖水域被观测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慰建酷爱鸟类摄影,他说:“上午6点半到8点半是荇菜花盛放的时刻。此时,水鸟将巢筑于黄花丛中,我们进行远距离拍摄,避免惊扰它们。”长荡湖的生态实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予了真切的画面。

  金坛长荡湖是太湖的“前置库”和“净化池”。太湖治理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金坛区坚决扛起“治太”上游担当,打出退圩还湖、网围拆除、生态清淤、环湖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组合拳”,让长荡湖实现由“生产型”向“生态型”蝶变。

  湖畔西侧的指前镇是金坛重要水产养殖区域,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荡湖”,积极开展农业“绿岛”建设。改造后的蟹塘水质清澈,塘口整洁,养殖尾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实现“零排放”。目前,区域内养殖尾水水体固体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总氮和总磷指标可有效降低80%以上,出水水质基本可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

  目前,生态持续改善的长荡湖为珍稀鸟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长荡湖流域观察到鸟类已提升至243种,其中包括白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青头潜鸭、遗鸥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极危、濒危物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绿色发展 探索“两山”转化之路

  保护绿水青山,只是走好了“两山”理念的第一步,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则必须将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得益于长荡湖生态持续向好,湖畔明珠柚山村也迎来发展新机遇。“如今,在原宕口生态修复处建成了遗址公园,‘峭壁悬宕’成为网红景观,村民就地就近吃上‘旅游饭’。水质好了之后,螃蟹、籽虾等水产养殖收益也上来了。”儒林镇柚山村党委书记蒋燕峰说。

  在茅山老区,也实现了“以绿为底、因绿生金”。10年间,茅管办(薛埠镇)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生态修复,从单一水域治理扩展到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如今,每逢假期在仙姑村,游客们或漫步溪边赏景,或围坐农家乐畅谈。昔日的小村庄引来了咖啡屋、手作工坊等年轻业态,26家农家乐和14家民宿相互补充,绿水青山成了村民的“致富靠山”。

  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金坛地下拥有大量地下盐穴空间资源,是天然的“密封罐”,十分适用于各类储能项目。“中国盐穴储气第一库”中石油“西气东输”储气库、中石化“川气东送”首个天然气储气库、我国首个商业化盐穴储气库金坛港华储气库等相继在金坛建成。

  绿色格调 共享“和美”城乡图景

  “撤市设区”以来,金坛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自2022年起连续四年攻坚,将“五乱”治理作为提升城乡品质的突破口,用精细化管理破解治理难题,绘就一幅生态有底色、文化有韵味、治理有温度的城乡新图景。

  东城街道峨嵋社区东社村自2023年启动整治工作以来,已经实施了雨污分流、路面黑色化改造、天然气村村通等工程,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空间。位于金坛吾悦广场对面的东社村还拥有较为稀缺的产业空间,村“两委”还着力打造长效管理工作站,塑造更具吸引力的区域价值,让城市宜居更宜业。

  “原来家门口杂草丛生的芦苇塘,经过改造变成了百姓大舞台。晚上我们常会来这儿看电影、跳舞。”金城镇前庄村村民朱国粉感慨道。前庄村是2024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村,如今,整洁的乡间小道蜿蜒延伸,两旁绿意盎然。新建的停车场、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点缀其间,与洁净的田园、宜居的环境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新画卷。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产业兴又带动了村民富。前庄村党总支书记宋晓俊介绍,随着鸣源牧场、淞禄渔场等大型生态农业龙头项目落户前庄村,村民的收入增长了两倍左右,全村稳定性收入已突破100万元。

  将城市融入大自然,将山水融入城市。截至目前,金坛已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包括儒林镇柚山村、薛埠镇仙姑村等知名村落,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9个,环长荡湖片区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片区培育名单,城乡面貌有了大幅提升。(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