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近年来,江阴市人民法院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刚柔并济、多措并举,真正让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变成手中的“真金白银”。
一是提档升级“物联网+执行”。持续深化善意文明理念,通过运用物联网监管、电子封条等柔性执行措施,对企业生产资料进行“动态监管”,避免“办了案子、垮了企业”。在某公司系列执行案中,通过综合运用委托评估平台、张贴“鱼眼式”电子封条等执行措施,与预重整引导人共享信息,成功打消债权人疑虑,取得了较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二是做深做实执行联动。深化执行联动,加强与税务局的税费征缴联动;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定期举办“司法处置资产推介会”,探索开展司法拍卖直播周、“双11”司法拍卖专场等活动,既帮助企业“腾笼换凤”,又助力地方招商引资。
三是用足用好信用修复。坚持“惩戒+激励”双向发力,精准识别企业“失信”与“失能”情形,提升惩戒措施的靶向性、精准度。一方面,高压惩戒失信行为,针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发布限高令、失信信息、悬赏执行等,让失信者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包容救济失能行为,针对诚实守信的失能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暖企”行动,解除限高令、屏蔽失信信息,助力失能者纾困解难。(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