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蝉鸣交融法槌的清脆回响,当青春的好奇感触法律的庄严温度,8月22日,海安法院开展2025年“润心·青苗向阳 花开·法护成长”暑假法治夏令营暨“法庭开放日”活动,20余名青少年走进高新区法庭,共赴一场法律奇遇,把公平正义的种子悄悄埋进心里。

  法庭探秘局:解锁“真实法治剧本”

  “原来开庭前要核对当事人信息,证据还要一一出示!”在第六审判庭的庭审观摩现场,同学们个个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跟随法官的节奏,见证了一场庭审从开场到辩论的完整流程。法庭的庄重、书记员的严谨、举证质证的规范……曾经在电视里见过的场景,此刻就在眼前,法律“明辨是非、守护正义”的力量,直观地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法治修炼场:打造“反欺凌铠甲”

  “遇到有人故意起哄怎么办?”“被人恶意传播谣言该找哪些人帮忙?”在“融和小课堂”上,干警以同学们日常熟悉的校园情景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校园欺凌案件,层层拆解欺凌背后的套路与危害。从如何识别看似“玩笑”实则属于语言霸凌的隐形伤害,到遭遇肢体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留存证据,再到向老师、家长甚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的具体方法,干警耐心讲解、细致答疑。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掌握“呼叫”法律支援的方法,让“善良有尺,保护有力”,守护校园和生活里的美好小世界。

  角色初体验:敲响“正义法槌”

  “法徽的组成要素有哪些?”“法官穿的衣服叫什么?”“被告和被告人是同样的意思吗?”在第二审判庭内,干警向同学们展示了法庭里的“高科技”,还介绍了法袍的意义及穿着规范、法槌的历史渊源、天平椅的象征,以及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等名词的含义和工作职能,并邀请同学们走上审判台,穿上法袍敲响法槌,“零距离”感受司法的庄严肃穆。

  法律“变形记”:开启“头脑风暴”

  “18岁以下的小朋友,法律给你‘护身符’”“你的形象,你做主!别人不能乱拍、乱发!”法律名词猜猜乐环节,现场气氛瞬间热闹起来。图片线索、情景描述轮番上阵,“未成年人保护法”、“肖像权”这些原本抽象的词汇,在紧张又欢乐的抢答中变得鲜活易懂,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快速掌握了基础法律知识。

  生活方程式:破解“日常法律题”

  “买到过期零食能退吗?”“看到有人高空抛物该怎么做?”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高新区法庭副庭长徐涛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相关条款,手把手教孩子们拆解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买到过期零食时要记得保留好购物小票作为维权凭证,可向超市要求退货或赔偿,也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看到高空抛物,要第一时间远离危险区域,记录抛物地点,并及时向物业或公安机关反映;遇到陌生人要求扫码送礼品时,要警惕个人信息泄露,坚决拒绝此类要求……同学们纷纷感慨“原来法律不是遥不可及的条文,它就在我们身边,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事!”

  梦想实验室:写下“成长感言”

  活动最后,同学们用一句话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法庭——“法院是一个神圣和公正的地方”“我要懂得法律的重要性,保护自己的权益”……简单质朴的话语里,是他们对法律最纯真、最深刻的理解。同学们还写下了自己的法治梦想,一张张便签纸,承载着孩子们对正义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许,也成为本次法治夏令营最珍贵的纪念。

  少日擎云志,青春恰自来。本次法治夏令营让法律学习以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了青少年的心里,向青少年展示了生动的司法形象,助力青少年塑造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运用能力。自2023年海安法院开展法治夏令营以来,共有150余名7-18周岁的青少年走进法院,“沉浸式”接受法治熏陶。海安法院将继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以“向阳花开 守护未来”品牌为抓手,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程,不断丰富、拓宽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范围,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罗雨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