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撤市设区”10年来,金坛坚定不移做好常金同城化这篇大文章。

  以“五大行动”为主抓手,进一步强化五个同城“硬联通”、六个同城“软联接”,产业越来越强,创新越来越活,能级越来越高,全域旅游越来越靓,城乡融合越来越顺,全力打造“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

  “金武”贯通 “同城”提速

  早晨7:30,市民陈军从金坛出发前往位于天宁区的红梅公园上班,驾驶在周道如砥的金武快速路上,车载导航显示一路畅通。如此便捷的跨区通勤记每天都在上演,在陈军看来,金坛快速路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

  金武快速路于2014年1月1日开工建设,2015年7月建成通车,是“常金一体化”战略的标志性交通工程,路线全长约19公里,其中金坛段12.5公里,起于金坛240省道(顺接金坛大道),终于金坛区与武进区交界处,主线设计车速100km/h。

  金坛区交通局工程科科长徐思凡介绍,2015年金坛“撤市设区”,金武快速路和长虹高架实现互通,打通了常州主城区和金坛之间的“大动脉”,串联起金坛城区、金坛经济开发区、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常州中心城区、西太湖科技城,打造了“半小时经济圈”,使金坛更好地融入常州中心城市的发展。

  清晨6:35,市民吴洪汉握着老年卡,随着熟悉的“嘀”声响起,他踏上89路公交车,又一次前往武进区的女儿家。

  89路公交车已开通2年多,全线设置近40个站点,日发班次18班,4元一票制且享受刷卡优惠……这些数字背后是市民出行方式的改变。89路公交车司机谢军国说,每周五、周日下午,车厢过道都被行李、背包塞得满满当当。

  大道通衢,纵横通畅。10年间,常金交通同城加速推进,区域范围3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初步构建“高速公路+快速路+国省干线公路+地方干线”为支撑的骨架路网体系。

  金武快速路犹如一条璀璨玉带,与常州“井”字形高架环线完美衔接,将两地时空距离从45分钟压缩至20分钟以内,创造了“常金速度”。这条黄金通道日均承载5万余车流,节假日峰值突破9万大关,承担着两地近50%的交通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经济大动脉。

  车轮滚滚间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拉近了心理距离,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常金两地高效流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铁筑梦 新城崛起

  远处,G2818次高铁缓缓开进金坛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耳鼻咽喉科学术主任张天振随车抵达。随着“院府合作”的深入开展,常驻金坛的上海专家每周都要双城“打卡”,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将原来4小时的通勤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

  近两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耳鼻咽喉科接诊病人增长了约7倍,专科实力不断提升,高铁带来的优质城市配套如枝叶般舒展,勾勒出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活图景。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以来,金坛百姓的出行半径不断延伸,2小时内可到达长三角多座主要城市。截至目前,沪宁沿江高铁金坛站日停靠列车63列,可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等国家中心城市,累计客流量突破440万人次,单日最高发送、到达均超8000人次,为群众出行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金坛区铁路事业发展中心李杰表示,沪宁沿江高铁开通深刻影响了金坛的交通格局,标志着金坛彻底告别了“境无寸铁”的历史。它也极大地拉近了金坛与上海、南京等重点城市的时空距离,促进了金坛交通便利性的提升,金坛加快驶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黄金通道”串起文旅繁荣新图景,沿线周末游、短途旅游游客激增,金坛核心景区及周边商业业态焕然一新,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一批文旅项目正在洽谈落地。

  2025年1月至5月,全区共接待游客682.3万人次,同比增长20.7%,旅游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15.19%。

  通江达海 驶向未来

  高效运转的港口吞吐不息、频繁分拨的集装箱船穿梭往来。在金坛港集装箱作业区,提箱、装卸、转运……一箱箱“金坛造”送往国内外。

  今年5月刚刚开业的新虹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专注研发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的高端架空地板及新型建材,依托金坛港完善的内河运输网络,公司进一步打开市场。

  新虹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婷说,运输成本较之前公路运输降低30%,让公司产品更具竞争力。

  10年来,金坛奋力擘画“公转水”新篇章,以金坛港为基础性保障和先导性平台,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化、低碳化进程,迈出“通江达海”关键步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自2019年开港以来,金坛港经历了初期的航线开辟、市场培育,集装箱业务以内贸起步,积极开拓外贸市场。2019年7月3日,金坛港与太仓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5月17日,金坛港首票出口货物顺利通关,标志着金坛港从内贸码头正式升级为外贸码头,企业可在“家门口”完成通关出海。目前,金坛港可直通太仓港、外高桥港、洋山港,正式构建起安全、畅通、稳定的出海通道。

  金坛区金城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生产调度科副科长赵雯洁介绍,近年来,金城港重点完善航线网络和配套功能,航次可达“天天班”,同时,和上海港合作设立ICT场站,建设海关监管场所,实现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升了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

  内河航道通航行效率不断提高。“舜达1689”号倪虎保从事水上运输40年,他见证着丹金船闸的服务升级,航道不仅变美变宽,通行效率也由原来的30分钟提升至现在的5分钟。倪虎保说,现在不用上岸登记了,直接在船上用手机一键缴费,非常方便。

  常州市船闸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健说,将积极响应长三角水运建设一体化的号召,实现更精准的调度、更智能的服务,加大绿色低碳的投入,减少人员消耗和降低污染排放,加强区域联动,为广大船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金坛依水而兴,因“运”而盛。

  10年来,金坛水运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集装箱吞吐量从2020年不到2万标箱增至2024年4.7万标箱,逐年增长,累计箱量突破17万标箱。50万余艘船舶、2.4亿吨货物从丹金船闸安全驶过。(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