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水塘畔的南京秦虹街道扇骨里社区,水文化、渔文化、扇文化在此交融共生。这个2002年成立的老旧社区,曾是渔民聚居的棚户区。面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转产谋生困难的群体,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了一幅“家门口就业”的民生画卷。
精准赋能,巾帼力量助力女性稳岗就业
“张阿姨,上次您说想找份既能照顾家又时间灵活的工作,我们通过社区的宁姐月嫂工作站,给您推荐了两份周边工作,您了解一下!”一大早,扇骨里社区的网格员敲开了居民家门。宁姐月嫂服务工作站是在区街妇联的指导下,针对社区女性就业面临的没有专长,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工作的困境,为她们提供了“找工作、找服务、找培训”的服务平台,“一对一”精准匹配岗位和人群。既解决了女性居民就业难的问题,又能帮助有需求的居民找到安心又称心的家政服务。宁姐月嫂自2021年入驻社区后,先后为823位居民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服务,成功推荐就业247人次。
宁姐月嫂技能培训
精准对接,商业楼宇打造家门口就业高地
龙蟠汇作为辖区内的“就业富矿”,汇聚了餐饮、零售、服务等多元业态,但商户和求职者之间却长期存在信息差——企业招工难,居民找工作也难。为此,扇骨里社区党委主动对接龙蟠汇150余家商户,以“政校企”三方协同模式为基础,定期举办“政校企”对接会、专场招聘会,通过整合“政府就业政策”“高校人才信息”“企业岗位需求”,建立三方供需动态数据库,实现岗位精准匹配。目前,对接招聘岗位236个,推荐职业培训105人,推荐就业45人。
精准扶持,慈善资源点亮创业之路
5月29日,由中国社区商业委员会、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秦淮区商务局、秦淮区妇联联合指导,秦虹街道党工委与苏尚集团党委主办的“虹慈善·苏尚匠人服务坊”启动仪式在扇骨里党群服务中心温情启幕。这次活动聚焦“社区商业赋能创业”,针对现行创业面临的“缺资源、少经验、高风险”痛点主动“破圈”,搭建跨区域政企对话平台,探索政企社协同的“共建、共创、共生”模式,以政企社三方共建的“老匠人新模式”带动创业就业,每月举办一次匠人服务惠及周边居民。扇骨里社区负责人表示:“扇骨里社区的实践证明,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慈善与创业可以共生。社区给创业者提供场地资源等扶持,尤其是企业家经验帮扶,能很大程度减少创业风险。未来,我们将深化‘创业扶持’计划,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社区建设,让基层治理既有文化厚度,更有青春温度。”
举办“匠人服务坊欢乐嘉年华”活动
小就业,大民生。扇骨里社区以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支点,加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撬动起民生保障的大工程,为后续工作探索出三条宝贵经验:一是做好服务“小锅菜”,针对全职妈妈、大龄人员等群体定制弹性岗、钟点岗,满足居民需求;二是打好资源“组合拳”,联合辖区企业共同开发就业圈,将超市收银员、物业保洁员、门店奶茶工等岗位送到居民楼宇前;三是要练好工作“绣花功”,通过网格巡查建立好帮扶台账,用微信群、公告栏等动态发布信息,实现需求秒匹配。扇骨里社区通过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大门常开、群众常来的阵地,以“小站点”托起“大民生”,把就业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街头巷尾。(秦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