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海门法院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重要职责使命,开展一系列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实效性强的普法宣传活动,有效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聚焦重点人群“解民忧”

  面向未成年人,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桥梁纽带作用,在开学季、学期末等重要节点,围绕校园活动风险防范、抵制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等热点问题,为师生带去生动实用的“法治课”;与实验学校创设“法律社团”,宪法课程在全省政法系统获评二等奖。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与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合开展“我是小法官”模拟法庭活动,获评“全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成果”;指导海门中专代表队在全省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法院获评“全省青少年模拟法庭实训基地”。

  面向基层群众,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村居行”活动,打造“船上法庭”“车载便民法庭”品牌,抖音直播“袁某诉徐某赡养纠纷案”,获13.5万网友围观点赞。推出“普法夜市”,成立“党员法治先锋队”,定期在商场、公园等地提供法律咨询,用最轻松、最直接的方式,把群众最需要的法律知识送到身边。

  面向辖区企业,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打造“涉企服务直通车”工作平台,深入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制造工厂,提供定制化、靶向式、全周期的法律服务,加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工行为的监督指导,助力企业行稳致远。院领导牵头召开“以法助企 共护营商”联席座谈,面向三十多家挂钩企业集中讲授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为构建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护航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多元载体形式“接地气”

  从“一纸判决”到“万家启示”,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海法微案例”“案例大讲堂”“法鼎回声”“小包说法”普法专栏,推送涉民生典型案例200余个,阅读量达18万人次。紧跟数字时代步伐,以视频直播形式全程直击“大执行”专项行动7次,将法官雷霆出击、现场查控、敦促履行的真实场景搬上云端,吸引超百万人次在线围观。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普法形式,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在校学生、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人员、代表委员走进法院,通过参观法庭、旁听庭审、座谈交流等,“沉浸式”感知公平正义。举办“我在法庭学调解”活动3期,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代表到庭跟班学习,切实加强基层调解员专业化能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

  弘扬法治精神“显担当”

  坚持主动发声、精准释法,围绕服务大局、民生保障、司法改革等重点工作,举办新闻发布会30场,聚焦群众关切发布《家事审判白皮书》《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消费者权益保护审判工作白皮书》等专题报告30份,获江苏法治报、南通广播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有效传递司法价值导向。

  深化“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理念,精选具有规则引领意义的典型案例,构建“发布-解读-传播”全链条工作闭环。近三年,《靠辱骂博流量?犯侮辱罪获刑!》《冒名顶替而来的工作受法律保护吗?》《蹊跷!老人被送进养护院没过几天坠楼身亡》等10余个案例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全面提升法治传播力与影响力。(江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