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安全与产业竞争力。南京江北新区EDA国创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创新组织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搭建培养平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科技”的发展之路。

  在这里,党建已成为推动技术突破、服务产业升级、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为国产EDA工具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破解多项“卡脖子”难题。

  三级组织架构,重塑创新生态

  破解“卡脖子”难题,首先要破解组织壁垒。

  在江北新区实施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牵引下,搭建“市级指导、新区统筹、产业归口、条块协同”原则,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链—EDA国创中心—企业(高校)”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明确EDA国创中心支点和龙头作用,助推集成电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EDA国创中心资深工程师、东南大学副教授陆光易介绍,国创中心还实行联合共建和会员制,联合会员单位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攻关,获批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已共同研发射频集成电路智能综合软件iRFS、智能化时序修复工具;今年6月,国创中心还与企业共同创建“智能存储联合实验室”。

 红色攻坚机制,突破技术封锁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的科技热点,集成电路设计与EDA工具开发对于我国当前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二者的融合地带是EDA国创中心工作的关键发力点。”陆光易说,我所在的iRFS团队实施“科研-工程双轨制”:科研端攻坚学术前沿,系统性研发创新方案;工程端对接产业痛点,精准部署开发任务落地;双轨高频迭代保障协同渗透。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穿全过程,强化使命担当并提升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由中心教授担任“红色导师”的课题组,已领衔4名科技攻关党员突击队队员和9名科研骨干,攻克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效率瓶颈,推动国产EDA工具向更高精度、更强智能化方向迈进。在红色攻坚机制驱动下,iRFS团队在射频集成电路智能EDA的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团队研发的无源器件智能综合工具项目应用落地,该项目帮助企业提升了10倍以上的设计效率,节约了开发的人力成本,伴随着应用效果,团队还承接了射频宽带匹配、场路协同仿真、静电放电等更多的智能设计需求,推动国产EDA工具向更高精度、更强智能化方向迈进。

  “我始终以敬畏之心面对技术迭代,定期全局复盘研发方向,深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扎实实践,既向党性要求的先进性靠拢,更切实推动团队进步与员工成就感提升。”陆光易说。

  人才培育,筑牢创新根基

  国创中心紧扣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持续拓宽高水平人才来源渠道,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培养质量,让人才来了都说好。先后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创新联合体。

  今年以来,积极筹备举办2025年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第九届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发展会议等活动,推动以赛引才、以会聚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聚焦人才在社交联谊、情绪疏导等方面的需求,党组织牵头、工会主抓,常态化开展趣味运动会、团体心理辅导、“芯活拾光”等系列IP活动,提升科创平台工作氛围,实现与人才“双向奔赴”。

  此外,国创中心还注重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匠芯堂”暑期班、大模型AI培训班,加快推进电路设计国产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规模达400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推动人才“自我造血”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这片“芯片之城”的热土上,党旗飘扬处,尽是创新与突破的“芯”篇章。国创中心将持续深化“红‘芯’先锋”品牌建设,为国产EDA工具自主可控、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