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18日电(张本甫)盛夏时节,南通市通州区各大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总投资1亿美元的YKK AP高端门窗系统制造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十总镇正夏机械设备制造项目1号厂房建设至屋面结构;兴仁镇宏德年产3万吨高端装备关键件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二甲镇香派高端休闲零食项目实现“五证齐发”后正式开工。

  这场建设热潮背后,是通州区打破14个镇街行政壁垒,构建“1+4”五大片区联动机制取得的实效——2025年,通州区项目建设交出硬核成绩单:入围市重大项目共计6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1个),年度投资计划98.5亿元。截至7月末,项目完成上报投资68.4亿元,投资完成率69.4%,超时序11个百分点。上半年通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6.9亿元,增长6.3%,全市第一。

南通象屿海工装备。肖勇 摄

  精准强链补链 锻造硬核产业链

  7月14日,通州印发《2025年通州区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组织体系和年度活动计划的通知》,优化调整8条重点产业链,产业版图迎来“焕新”时刻——从去年初划定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到如今人工智能作为独立产业链首次“入列”,光伏与储能“强强联手”……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链”式升级正在这座江海之城蓬勃涌动。

  这种调整绝非简单的名录变更,产业链优化背后存在鲜明逻辑:进一步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国家政策方向和当前经济热点,根据通州区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产业细分发展方向。

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云平台机房。春林 摄

  8月16日,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揭牌仪式在南通高新区举行。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一期提供400P人工智能算力。“目标在于构建南通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南通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军介绍,该项目选择南通高新区是因为“园区在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已有良好基础”。

南通高新区。吴欣欣 摄

  目前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家纺可信数据空间项目正申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优秀案例。“目前已经完成国家数据局组织的最终答辩。”中心运营负责人强调,通过数据基础设施实现行业内数据共享,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难、质检成本高等实际问题是该项目的核心价值。

  上半年,全区8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模产值占总规模产值78%,较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链规模产值增幅分别达503%、41%。

  创新平台矩阵 构筑产业赋能高地

  位于金沙主城区核心地段的赫联聚兴产业园正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2024年3月开工的一期项目,2025年8月,8栋厂房即将交付,项目去化率近40%;二期建设同步提速,预计10月竣工。“我们同步推进管网、道路、跨河电力工程,一期已进入收尾阶段,二期转入精装,后续将完善管道铺设和园林绿化,确保高品质交付。”产业园招商总监阮琴介绍,该园以“研发-中试-生产”一体化为定位,将成为都市型产业集聚的新地标。

  在纤意坊创意产业园二期现场,22栋建筑已全部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中国南通家纺城。肖勇 摄

  该项目由江苏金太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建设大家纺小家居专业展馆、家纺家居研发与创意设计中心、行业公共配套及人才配套空间等。“项目建成后,将为南通家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平台载体支撑。”产业园策划部经理杨锐介绍,他们一边紧盯项目建设进展,一边派出精锐招商队伍外出考察招商,“我们已经去往云贵两省的主要家纺批发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招商,目前有几家已经初步有了入驻意向。”

通州城区鸟瞰。吴欣欣 摄

  “我们始终坚持‘一切盯着大项目干,一切围着大项目转’,聚焦省、市重大项目,产业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增长点项目,以‘慢不得’的紧迫感提速项目建设。”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全生命周期服务 疏通落地堵点

  7月,位于通州区兴东街道的南通沙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工质换热器及制冷设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兴东街道“项目招引不是终点,落地投产达效才是关键”理念的生动实践。

运河休闲步道。 吴欣欣 摄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聚焦绿色、低碳、智能的制冷换热前沿领域,技术先进、产品高端,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是兴东街道首个“拿地即开工”的成功案例,实现了“五证齐发”。自项目启动以来,兴东街道组建专班全程帮办代办、全链条服务,通过提前介入指导、定制个性化批前服务清单等举措,最终实现项目拿地与开工“零时差”,以高效服务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了项目落地的“兴东加速度”。

通州美丽乡村。吴欣欣 摄

  链动新质,赋能未来。通州以产业链“焕新”升级为引擎,在项目攻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在创新赋能的沃土里深耕细作,在优化服务的考题前实干作答。聚焦新质生产力的“链”式升级动能正喷薄欲出,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势能,驶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