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的金牛湖葡萄庄园,阳光玫瑰、夏黑等品种缀满枝头,今年预计总产240万斤,销售额有望达到1800万元。从2010年单一种植起步,到如今集种植加工、民宿、研学餐饮为一体的创意农园,金牛湖葡萄庄园的蜕变,藏在一穗穗葡萄的故事里。

  科技打底,小葡萄挂上“金字招牌”

  “您看这串夏黑,五月就能摘,比常规成熟期整整提前俩月!”金牛湖葡萄庄园技术负责人润云龙站在智能大棚里,指尖划过手机屏幕,棚顶的薄膜应声开合,“这双膜技术就是‘秘密武器’——白天防虫网模拟自然生态,夜间覆膜锁温,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温度湿度,相当于给葡萄建了个‘智能生长舱’。”

  对农产品而言,上市时机直接决定市场话语权。夏黑原本7月中下旬才成熟,如今提前至5月,恰好填补市场空白,既能以“头拨鲜”抢占高价市场,更能错峰避开竞争压力。“早一天成熟,就多一分主动权,这项技术让葡萄在货架上‘站得稳、卖得俏’。”润云龙语气里满是自豪。

  “葡萄架下藏着大学问,离不开专家‘科技护航’。”润云龙介绍,“我们与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合作机制,研究员定期过来‘把脉’,从花期疏果到绿色防控,全程跟踪技术落地。”如今,庄园的葡萄产品已通过绿色产品和ISO9001认证,累计斩获全国及省市级葡萄评优特等奖4项、最佳品质葡萄2项、金奖44项、银奖32项,获评首届“江苏消费者最喜爱的绿色食品”称号。

  据了解,庄园的葡萄常年供应广州、上海、杭州等地连锁果企,订单已经排到了秋收后。“这都是技术硬实力带来的‘金字招牌’。”润云龙说。

  三产联动,一串葡萄串起“全产业链”

  在金牛湖畔,一串葡萄的故事远不止于枝头。庄园倾情打造的“葡香甜居”民宿,让这串葡萄的甜蜜魅力延伸至生态旅游的广阔天地。这座占地1368平方米的精品民宿,13间客房均以葡萄为主题,壁画上串串葡萄或青或紫,与东方风格相融,透着朴素安静的自然美学。

  清晨,来自扬州的陈先生一家推开窗,便看见湖面波光粼粼,湖畔垂钓者与芦苇荡相映成趣。不远处乐园里,孩子抛藤圈套“葡萄靶”,时而蹦跳时而叫嚷;研学菜地里,孩子们捣葡萄汁体验“酿酒”,小脸沾着果肉。“认识了十几种作物,玩到拉不走。”陈太太翻看着手机里儿子沾汁的笑脸,照片里他正给葡萄藤施肥,惦记着下次看长势。游客在此可采摘、垂钓,或参与手工制作、亲子游戏等项目,让甜蜜渗透全程。

  穿过生态旅游区,便到了葡萄深加工区。葡萄的价值链条在此舒展新枝。依托助农政策建成的现代化生产线,以庄园鲜食葡萄为原料,酝酿出风味酒品。

  从枝头鲜摘到民宿欢歌,从研学基地里的农耕体验到生产车间的设备调试,串串葡萄正沿着产业链的脉络,悄然编织着更广阔的图景。在一二三产的融合中,庄园慢慢积蓄起“小葡萄串起大产业”的澎湃动能。

  联农带农,丰收果变成“致富果”

  庄园的红火,成了周边村民的“就业磁石”。目前常年雇佣130人,农忙时季节性用工增至150人,岗位辐射金牛湖社区附近10个村民小组。一线工人月薪稳定在4500-5000元,这份“家门口的收入”,让不少曾背井离乡的村民停下了奔波的脚步——既能挣钱,又能照看老人、辅导孩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租金+薪金”的双重收益,更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土地流转每年带来2-3万元租金,加上在庄园务工的年工资收入约5万元,两笔收入叠起来,比过去外出打工挣得还多。钱包鼓了,家也团圆了,曾经“顾了生计顾不上家”的难题迎刃而解。如今,看着庄园里挂满枝头的果实,乡亲们眼里的笑意,比丰收的果实还要饱满。

  “下一步,我们要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研学基地也要全面升级,开放施肥、修枝、疏果等田间管理体验项目,让更多乡亲分享产业红利。”站在葡萄园高处,庄园负责人朱家平望着远处的金牛湖,眼里满是憧憬。(卢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