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收中药快递、志愿者送餐上门、桥下空间实现“变身”……近年来,南京六合区通过身边微小的改变,让“民生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炎炎夏日,热浪袭人。上午十点半,程桥街道居民李桂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中药制剂,现场工作人员确认姓名后将打包好的中药制剂递给她,并嘱托用药注意事项。李桂珍拿到的中药制剂,是早上九点刚从六合区中医院配送过来的。
六合区占地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不具备开设中药房并安排专人管理中药的条件,为将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下沉到基层社区,2023年9月,六合区卫健委依托六合区中医院打造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该项目实现了社区医院开方、区中医院审方配药、邮政快递配送的全流程服务,运行以来已累计配送中药处方3.3万份,惠及群众4319人次。
拿到药的李桂珍说:“我有颈椎病、肩周炎,以前配中药要去六合城里,来回也不方便,现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看医生还能拿中药,药还是从中医院送来的,有保障,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肯定是方便了。”
据了解,目前六合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已完成升级工作,18家“智慧共享中药房”全面运行,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方便的中药上门服务。
服务送上门,并不局限于医疗领域。马鞍街道大圣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送餐志愿者将热乎乎的餐食送到社区120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曹吉俊作为服务中心的送餐志愿者之一,每日上午九点半便和几位同事准时在服务中心忙碌起来,盛菜、打汤、装袋……半个小时,120多份二菜一汤的餐食在几人合作下,被打包好并整齐码放在保温送餐箱中。十点,曹吉俊和她的同事们骑上送餐车开始送餐,哪位老人先送,何时送到已牢牢刻在他们脑海中,根本无需导航。
孙金宝老人是助餐服务的“老顾客”了。“我一个人住,手也不太方便做饭,这里的饭菜有荤有素,价格实惠,还免费送上门,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他笑着说。
烈日正悬头上时,送完餐的曹吉俊终于回到服务中心,她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湿,对她而言,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能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吃上可口的饭餐,似乎比这份辛苦更值得铭记。
据六合区民政局介绍,目前六合全区共设有111个银发助餐点,覆盖全区9个街镇,今年持续为214位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真正让老年人轻松享受美好“食”光。
除了服务老人,孩子也是关心的重点群体。龙袍街道的爱心暑托班中,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老师声情并茂展现“国粹的魅力”,70名小学员沉浸式感受“脸谱”的象征美学与“唱念”的声韵技巧,这是六合“爱心暑托班”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今年暑期六合团区委依托“双百共建”工程、“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项目,招募14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全区开设18个暑托点位,为470余名留守儿童、新业态就业群体子女等提供暑期看护服务,为学员提供非遗传承、无人机体验、创意手工等课程,切实解决家长暑期“看护难”问题。
近年来,六合在民生服务领域中持续发力,今年4月明确提出: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雄州街道仕金桥下,周边居民聚在这个改造后的近2000平米桥下空间健身、游乐;龙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里,赵女士通过新增设的税务服务自助机一次性办妥个体工商相关业务……这些民生“微实事”,正在六合遍地开花。(黄燕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