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聚光灯下,吸引了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目光。跨维智能、魔法原子、仙工智能等一众来自梁溪科技城的企业惊艳亮相。短短2年间,梁溪科技城便以惊人的速度,在机器人赛道逐渐起势成势,构建起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圈。这片无锡中心城区孕育的科技沃土,正澎湃着焕新的动能。
顶层设计锚方向,高标载体聚磁力
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现实,梁溪科技城思路清晰——想要弯道超车,必须发展“都市工业”——集约、上楼、知识密集型的科技产业。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战略交汇点,紧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梁溪科技城系统谋定“1+3+X”数字经济产业体系,锁定“数字+科技”“数字+智造”“数字+服务”三大产业集群,聚焦“都市工业”与“未来产业”双轮驱动的核心路径,前瞻布局具有前沿性、颠覆性的未来产业赛道。其中,机器人产业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与智能服务的特质,成为撬动“数字+制造”的重要支点,既为都市工业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未来产业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在广石路和凤翔高架交叉口西南侧,一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焊花飞溅、塔吊林立、混凝土泵车轰鸣——这里正是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梁溪科技城机器人产业园(凤栖湾C块)现场。今年6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园区所有楼栋主体结构如期全面封顶,标志着总投资超十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3.87万平方米的项目正式进入竣工交付倒计时。工人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幕墙安装、内部装修和管线铺设。这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落成,更是科技城打造“都市工业”标杆的关键一步。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我们在深度调研拟入驻企业仓储、生产及物流等需求后,特别提升了楼层载荷与空间高度,并在园区内规划了地上、地下联动的双货运流线,以提高物流效率。同时,中轴景观带、沿河景观带及空中绿化的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高品质产业园区。”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机器人产业的研发、生产、办公提供全方位支撑。
高起点规划引来了高质量企业。尽管尚未完全交付,但园区的招商入驻率已突破80%,汇聚了快仓智能、斯坦德机器人、魔法原子等一批明星企业。更亮眼的是入驻阵容:7家准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龙头和潜力股的集聚,为园区实现“开园即满园”、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扎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器人产业“强磁场”已然成型。
基金场景双驱动,创新组合聚链群
“从0到1”打造产业生态,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梁溪科技城以创新打法破局。“基金招商+场景赋能”的双轮驱动,成为其快速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密码。
基金招商,精准引凤。梁溪区、梁溪科技城联合组建科创基金与数字母基金,引入专业管理人,以“招投联动”精准发力。快仓智能、魔法原子、视比特、微亿智造等近30家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正是被基金的诚意投资、优质的营商环境及区域巨大潜力所“打动”。头部企业的落地,也形成了强烈的“链主”效应,吸引到更多的产业链企业关注科技城、来到科技城。
吸引企业靠资金,留住并壮大企业则靠深度服务与价值创造。梁溪科技城将“场景赋能”视为核心竞争力,主动为企业打通应用“最后一公里”。在梁溪区瞻江街道幸福康复医院的训练室内,李老伯正借助一款名为“肌肉外甲”的可穿戴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这款仅重480克、1分钟即可快速穿戴的设备,内置30多个高精度传感器,能实时增强踝关节肌力。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帮李老伯穿戴好设备,随着他尝试迈步,外甲仿佛感知到意图,提前50毫秒给予恰到好处的助力,帮助这位偏瘫患者更稳健地踏出步伐。“感觉有股力量在帮我抬脚,走路轻松多了!”李老伯的脸上露出笑容。专注于康复助老机器人的远也科技深有体会,企业创始人丁也感慨:“5月我们在锡惠公园组织的爬山助老活动效果轰动,老人们穿着我们的‘膝动力PowrKnee’登山,视频传播极广。科技城这种精准的场景对接和服务,不仅推广了产品,民政部门和用户反馈回来的真实体验数据,更为我们的研发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战依据。”通过融合“数字+制造”“数字+科技”“数字+服务”三条链路,科技城正赋能企业实现“研发—应用—优化”的良性循环。
全栈生态育动能,产城融合向高地
“产业生态非一日之功,我们正着力构建更具生命力的创新土壤。”梁溪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对机器人产业的赋能愈发凸显,当前,围绕“算力底座+技术中间层+AI应用+大模型”,科技城初步形成了自底层到顶层的人工智能完整生态链,同时紧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锚定人形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重点发力,构建起从底层“核心零部件”到顶层机器人“大小脑”的全脉络机器人产业链。
这一优势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集中爆发,来自梁溪区及梁溪科技城的“AI军团”惊艳亮相。发展具身智能所需要的“动力”“眼睛”和“大小脑”都能在梁溪科技城找到核心配套和技术支撑,大模型也同时拥有了物理世界的“身体”和丰富的落地场景;这种“软硬互补、上下联动”的协同效应,是科技城在机器人产业赛道上加速超车的核心引擎。
生态繁荣归根结底靠人才。梁溪科技城坚持人才驱动,多管齐下优化创新生态:做强高能级平台,提升院士领衔的纺研所、同济自主无人系统应用中心、未来食品研究院等院所建设成效;聚焦硬科技孵化,探索“拨投结合”创新资金支持机制,重点扶持早期颠覆性项目;打造青年创新核心引擎,加速锡跃SPACE(无锡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聚焦多模态大模型、AIGC前沿领域,链接清华、北航、上交大等顶尖高校资源,依托“无忧十策”政策体系及阶跃星辰开放技术底座,构筑长三角最具活力的青年创新梦想空间,加速形成人才“强磁场”。
在基金招商与场景赋能的强力驱动下,依托加速成型的优质载体和日益完善的全栈生态,短短数年间,梁溪科技城的机器人产业就已起势成势,正加速聚链成群,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生态,为无锡中心城区的产业焕新、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能。(李立群 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