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法官李素钧的耐心调解下,一起股权归属纠纷案的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当场撤诉。这份来之不易的撤诉申请书不仅厘清了讼争的股权归属,更解开了双方缠绕多年的家庭心结,最终让对簿公堂的父母与女儿放下芥蒂,重拾亲情。

  王某、李某夫妇和女儿小王本是和睦的一家人。2017年,王某夫妇出资347万元与他人合开纺织公司时,将自己的股份全部登记在小王名下。随着小王夫妇逐渐接手公司管理,两代人在经营理念上渐生分歧;再加上生活里的琐事摩擦,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小王夫妇最后搬离大家庭单独居住,曾经亲近的一家人也因此渐渐疏远。

  王某夫妇一气之下起诉到法院,称公司股份是让女儿代持,要求确认股份权属并变更登记。小王却认为股份并非代持,而是父母对自己的赠与。双方一度僵持不下,对立情绪非常激烈。

  尽管王某夫妇提交的“财产权利代持说明”已明确股权代持关系,案件事实非常清晰,但承办法官李素钧开完庭后却犯了难:“一纸判决虽然能明确股权归属,恐怕也会直接斩断亲情!”他当即决定暂缓下判,而是先找双方分别聊聊“心里话”。

  几次深谈后,李法官摸清了问题症结:老王夫妇真正气的不是女儿不肯过户股权,而是“公司里没我位置了”的失落和对“女儿不再需要自己”的难过;小王委屈的也不是经营压力,而是“拼尽全力却被说没本事”的不甘和“想独立却总被插手”的无奈。

  找到双方“心结”所在,李素钧便开始“对症下药”。他先以同龄人的身份共情老王夫妇对子女的忧思和牵挂,劝他们试着放手安享晚年和天伦之乐:“孩子长大了总有自己的想法,既然决定把公司交给他们,就该多些信任,你们辛苦打拼了一辈子,晚年享着清福,看着孙子孙女长大,不比操心公司琐事舒心?”然后再向小王夫妇释明案件的裁判方向,引导他们对父母多些包容和体谅:“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公司才能欣欣向荣。一家人闹僵时,总得有人先低头,子女主动让步不是输,是给亲情留余地。”就这样,李法官从法律规定讲到人情伦理,从经营分歧聊到血脉亲情,多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后,双方终于敞开心扉,小王主动提出把股份还给父母并配合办理登记,老王夫妇也当即撤诉。调解落幕时,法庭里的争执声变成了温馨的家常闲话。而比股权归属有了定论更重要的,是那扇因隔阂关上的家门,又重新为彼此敞开。

  “这个结果总算是圆满了!”送走当事人后,李素钧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不少商事案件,看似是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但背后藏着剪不断的家庭羁绊和情感纠葛。我们作为商事法官,不仅要会明断是非、依法裁判,更要当好矛盾纠纷的‘解铃人’,用智慧读懂纠纷里的情感,用理解与耐心缝补那些被矛盾纠纷扯松的情感纽带。”(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