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以数字为发展注脚,用创新为时代标点。2025年走过半程,各类统计数据纷纷“出炉”。这些跳动的数字,既是经济运行的“心电图”,又是百姓获得感的“度量衡”。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宜兴日报》推出“陶都数脉”栏目,让我们一起循着数据脉络,走进千年陶都绘就的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

  炎炎夏日,挡不住宜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坚定步伐。在全市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顶烈日、战高温、忙施工、抓进度,以项目建设之“进”夯实产业发展之“基”,在实干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年中答卷”。今年1—6月,全市7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入库投资52.8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2.7%;73只无锡市级重大项目(滚动新增7只)完成投资156.5亿元,完成无锡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53.1%;212只宜兴市级重大项目完成入库投资221.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7%。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而开工是重大项目的最关键节点之一。走进位于环科园的市伟盈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挥汗如雨。作为今年全市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该基地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5亿元,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汽车精密零部件10亿件、高端精密模具500套的产能;二期投资5亿元,投产后将再新增年产汽车精密零部件12亿件、高端精密模具800套的产能。仅用10天时间,该项目就完成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查合格证、不动产权证、建筑工程许可证“四证齐发”。首期项目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加快建设,目前厂房已封顶,预计10月即可投产。在经开区,总投资50亿元的江苏宇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产业化项目同样推进顺利。项目一期将于今年10月竣工投产,对我国锂电隔膜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的高质高效推进,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也离不开相关部门、板块的大力支持。为全流程护航项目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市委市政府通过高频次专题会议疏通堵点,对重点产业项目进展进行动态追踪与靶向督导。在操作执行层面,建立“全要素+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体系,从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到生产过程的要素保障,配置服务专员及时跟踪对接,统筹协调用地审批、环评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建设、稳投产。

  项目储备是保障重大项目“不断档、能接续”的核心支撑,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后劲与稳定性。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无锡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远近结合”“新老结合”“软硬结合”“产投结合”“内外结合”“知行结合”强攻招商、狠抓投入,以项目建设的持续性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纷至沓来的一批批优质项目成为宜兴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6月26日,在新建镇汽车零部件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合作项目签约会上,江苏广兴丰茂科技有限公司与其上下游企业集中签约,并达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未来,这条产业链将瞄准“总体规模达300亩,超百亿产值”的目标,构建机器人及汽车零部件的全产业链生态,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7月18日,远程股份智能生产基地装备升级项目在杨巷镇开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将年产中高压电力电缆超2万公里,年产值超50亿元,进一步满足市场关于智慧化、绿色化、高载流高端电缆的需求。今年1—6月,我市新招引(备案)亿元以上项目130只,完成无锡市级下达任务的56.5%。“当前发力”与“未来布局”的结合,为宜兴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势能。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下阶段,全市上下将持续发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主动靠前服务、全力担当作为,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切实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