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镇三联村创新引入“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其深度融入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全链条,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成功探索出一条“宜居、宜业、和美”的振兴新路。
坚持问题导向,积分兑出人居环境“美颜”宜居。 过去的三联村,房前屋后杂物随意堆放、家禽散养、沟渠淤塞现象普遍。为破解此局,三联村积极推广“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精细定标,使行为变“分值”。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庭院美化、沟渠清洁、参与志愿清扫等具体行为量化为可操作的积分项。通过动态考评——“月晒、季评、半年一表彰”建立线上积分管理平台,村民可随时查询积分增减明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创新设立“美丽积分”兑换超市,“最美庭院”等正向激励机制,促使村民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维护”,今年以来,开展“清洁家园周末义工”专项行动13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80人次,累计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12.5吨,整治河道沟渠6条,评选“最美庭院”39户,形成“日巡查、周反馈、月考核”长效管护机制,村容村貌实现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的质变飞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整合资源配置,积分赋能强村富民“提质”宜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三联村立足本地特色农产品,创新“村企联建+积分赋能”双轨并行模式,搭台拓渠道,成立三联电商与辖区内企业深度联建,开通助农直播间,企业提供专业设备、流量扶持与运营培训,村集体负责组织货源、品控与主播孵化。并设立“创业积分”模块,鼓励村民参加电商技能培训、提供优质农产品信息、参与产品包装设计、担任直播间助理或主播等,均可获得专项积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营,昔日“藏在深闺”的土特产,搭乘“积分+直播”的快车,成为市场新宠,已成功打通生态大米、草鸡蛋、菜籽油、时令蔬果等四大类3款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其中生态大米单品年销售额突破376万元,为村集体年增收7.5万元,走出“数字赋能+产业融合”的特色农业振兴之路,强村富民根基日益牢固。
强化党建引领,积分融入基层治理“共治”和美。宜居宜业是基础,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内核。由村党总支牵头,将党员参与政策宣讲、结对帮扶、化解矛盾、志愿服务等表现纳入“党员先锋积分”专项管理,积分结果与评优评先、民主评议党员直接挂钩,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领头雁”效应。并将积分制融入移风易俗、家庭发展、孝善敬老等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对星级家庭给予奖励,每季度开展“文明家庭”流动红旗评选,建立30户示范户档案库并实施动态复评机制,以德治促乡风文明,以“治理积分”激活村民自治内生动力,积分制实施以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认领微心愿120余个,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高涨,组建志愿服务队6支,累计调解各类矛盾32起,红白事简办率达95%,村风民风显著改善,邻里纠纷大幅下降90%。“有事大家议、有活一起干、有难众人帮”成为三联村新常态,一幅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新图景生动铺展,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和美新风尚。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下一步,滨江镇三联村将继续以“积分制”为支点,通过“积分+环境”扮靓宜居底色,“积分+产业”夯实宜业根基,“积分+治理”凝聚和美力量,激活乡村内生发展的澎湃动能,奏响更加嘹亮的乡村振兴幸福乐章。(褚新成 周亚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