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东县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聚焦执行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创新工作措施,积极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受理执行案件3777件,执行到位率76.55%,各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均达优。

  “如东法院始终坚持在案件执行上‘加速度’,在矛盾化解上‘促和谐’,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地开展好执行工作,让‘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落地生根。”如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德华表示。

  善意文明:从“两难”到“多赢”

  “执”公平正义,“行”为民温度。执行并非冰冷的“重拳铁腕”,而是充满智慧和温情的“暖心工程”。“再次感谢你们那天帮我去麦田里要到了2万块钱!”近日,申请人缪大姐将一面印有“秉公办事 执法如山”的锦旗送至如东法院执行局。

  从麦田“突击”到田畔执结,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因李某下落不明且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一时陷入僵局。近日,执行干警接到缪大姐的报警电话,称李某正在农田中开着收割机帮村民收麦。执行干警立即前往现场,穿过层层麦浪,找到了李某。

  “2万元的货款你准备如何处理?如果你仍不履行还款义务,本院将依法对你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法官,我错了,能否宽限我两个月,正值农忙,我还想到其他村里去收麦赚点劳务费呢!”

  在李某书面承诺两月内足额还款并配合执行的情况下,执行干警暂缓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给予其从事收麦经营的喘息期,同时将相应情况告知缪大姐并得到其理解。李某归拢了麦收期间的收割费用后,主动联系执行干警,并对法院的善意文明执行表示感谢。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现场交付案款,至此本案顺利执结。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能更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该院执行局局长曹锐说。

  终本清仓:从“无期”到“有解”

  “执”民之所急,“行”民之所盼。兑现裁判结果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体现。

  “没想到过去这么久你们还能找到我,我本来还心存侥幸不准备还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执行干警,此前一直“躲猫猫”的被执行人王某瞬间慌了神。2005年,赵某与王某发生交通事故,赵某受伤,经判决王某应赔偿赵某各项经济损失合计32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王某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如东法院多年来一直关注、持续跟进本案。但因王某长期行踪不定,通过网络查询系统未查询到其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该案一直在终本库中沉睡。

  根据上级法院“终本清仓”工作要求,今年5月,如东法院将该案的执行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方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王某名下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财产进行查询,及时掌握王某目前财产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对王某户籍地及所在村居走访调查,寻找被执行人下落。

  最终,执行干警在网格员协助下,发现王某行踪,同时搜查发现其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遂依法将王某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如东法院以王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相应刑罚。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某足额履行了交通事故赔偿款项,该案得以在终本库中顺利出清。

  据悉,2024年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以来,如东法院清理终本案件4982件,清理比例达32.35%。该院因案施策,开具案件出清“药方”,有序推进终本案件“减存量、控增量”,让终本的“沉睡”案件“活”起来。

 执破融合:从“泥潭”到“新生”

  近年来,如东法院持续深化执行和破产程序衔接,充分发挥执行程序的强制功能与破产程序的清算、重整功能,为经营主体出清和重生提供保障。

  被执行人某市场管理公司系列执行案件,执行法官在执行过程中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后经债权人申请,执行局决定将该市场管理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系列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经查,市场管理公司系“空壳”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不具备重整可能性且无挽救价值。“执行局执行实施团队联合民二庭破产团队成立执破融合专项小组,双方共享信息资源、协同办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如东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崴介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市场管理公司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交有履约保证金,且原先约定的租赁合同租期尚未届至,应可退还相应的预交费用。

  如东法院执破融合团队指导管理人迅速对某房地产公司提起诉讼,并对该公司相应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该案审结后,执行程序中执行实施团队成功将事先保全的某房地产公司名下车辆及商铺拍卖处置变现。拍卖成交后,破产债权人的债权以70%比例清偿完毕,如东法院裁定终结市场管理公司破产程序,该企业顺利退出市场。(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