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果蔬长势旺盛。走进浦口的农场、果园,可以看到一幕幕充满科技感的场景——1.2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仅需6人管理;智能水肥调控,让果蔬“吃得饱”又“吃得好”;数字化产销通道,助力乡货“出村进城”……
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撑下,浦口乡村不断向智慧化发展,农田里的“一分耕耘”带来的可能是“十分收获”。“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尤其是和“农业发展”,已紧密连接、深度融合。
赋能菜篮子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增效
走进位于浦口区的南京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温室蔬菜大棚,一串串辣椒鲜嫩修长,一颗颗生菜青翠欲滴。这座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智慧大棚年产蔬菜150多吨,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亩均产值达20多万元。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巨型“植物工厂”,从种到收仅需6个人。
南京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介绍,多亏了大棚里的“智慧大脑”,它能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实时监测蔬菜长势,工作人员在手机客户端或者电脑上就可以轻松精准控制蔬菜需要的温度、光照、湿度等生长条件,还能实现智能水肥调控,让果蔬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
掀开大棚的滴灌系统营养液盖板,看似普通的液面下却大有玄机,原来,液罐内部藏有6枚微量元素探针,能实时监测营养液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变化,并且及时将结果反馈到智慧系统,从而自动补充相应营养元素,精准地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使蔬菜长得又快又好。
设施大棚更智能,绿色有机更健康,链式发展更强劲……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科技力量正改变着传统蔬菜种植方式。近年来,浦口依托优渥的科教资源,引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蔬菜产业中加速迭代。
瓜果香生金盛夏时节好“丰”光
盛夏,正是西瓜上市的好时节,浦口区汤泉街道凤凰泉苗圃场露天西瓜迎来了丰收季。最近,农户们挑选成熟的西瓜忙着采摘、搬运、装车运送,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凤凰泉苗圃场发展“林下经济”种植60亩西瓜,种植了“8424”“美都”“新农8号”3个西瓜品种,通过早、中、晚错峰种植,实现产销无缝衔接,预计上市周期将持续至8月10日。
凤凰泉苗圃场负责人桂幸寿介绍,目前,基地头茬西瓜主要销往汤泉本地的超市以及南京众彩等地,日均销量达1.8万斤左右,当前售价0.9元/斤,市场反响挺不错。
西瓜品质好,得益于江苏省农科院优质瓜种和汤泉当地农家自然肥的加持。“发酵后的底肥让瓜肉更脆甜,露天种植能达到这样的口感,我们很开心了。”桂幸寿表示,基地还特邀老种植户全程指导,确保西瓜品相与风味俱佳。
好产品还要有好销路。在浦口的乡间地头,6家兴农驿站化身乡村振兴“能量站”。这里不仅有农技专家手把手指导种植技巧,更能为农特产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桥林茶干的醇厚、星甸甜瓜的清甜、永宁青虾的鲜美……20余种“浦口味道”通过社区团购、邮政电商等渠道走向更远的市场。
数据见证实效,今年上半年永宁街道两家合作社靠邮政渠道创收50余万元,2700余万元资金活水精准注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青虾跃出池塘、甜瓜挂满藤蔓时,“网格+邮政”正让乡村特色产业的腰杆挺得更直。
数字化升级打通“出村进城”路
作为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浦口区承担着探索“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具体怎么展开?浦口选择龙头企业+特色产品。
永宁青虾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南京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是龙头企业,拥有1200亩养殖基地,两者结合,探索如何让青虾“跳出浦口”,既是在探路子,也对推动其他农产品出村进城具有示范意义。
为解决青虾生产效率低下、大小混装、运输困难、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丽铭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并依托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数字化调控,使青虾养殖实现产业革新。
然而,青虾是一种“娇贵”的水产,从塘口打捞上岸后,存活时间仅为1—2小时,销售半径极大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开展了不下百次的物流试验,尝试了不同大小、规格、材质的存储工具,最终在研究院的助力下,采用EPP保温泡沫箱密封打包鲜活青虾,运用“充氧+低温”保鲜技术,使其存活时间达到10个小时,成活率达到98%,让浦口青虾“走进”上海、北京等地。
乡村,需要科技的赋能;科技,也需要乡村的场景。浦口持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在持续探索中不断结合城市实际,走出了一条都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为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动能。(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