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业纠纷居高不下,因其矛盾突出,且具有群发、多发等特点,难以通过诉讼方式得到一次性化解。江阴市人民法院周庄法庭充分利用现有调解机制,整合调解资源,携手社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参与调解,实现从对抗式诉讼向协商式治理转变,从个案解决向类案预防转变。

  一是搭建“双向沟通平台”,由社区发挥纽带作用,联合调解员走访物业及租客,收集租赁合同、物业交费凭证等核心证据;物业公司同步提交服务记录、费用催交通知等材料;法院运用全域平台整合各方信息,梳理出双方的争议焦点。

  二是创设“分层调解机制”,由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同当地社区与业主积极沟通、耐心解释。如业主与租户的租赁合同约定物业费由租户负担,业主可向租户另行收取物业费。针对物业服务质量瑕疵,法院指导调解员、社区人员共同向物业公司明确,虽然业主需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物业费,但若物业服务在安保、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瑕疵,法院会支持业主适当减免部分物业费的主张。物业公司应当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对租户的合理需求也要积极响应,以避免矛盾的产生。

  三是构建“三维保障体系”,制作了《小区业主理性维权倡议书》,向物业公司派发了《物业服务企业法治体检表》,促进业主和物业公司了解各方权利义务,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通过凝聚多方合力,努力实现让物业纠纷“化于未发、消于诉前、终于诉中”。(徐力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