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早上7点多,位于新建镇闸上村的一片黄桃园里,一只只披着纸质“外衣”的黄桃挂满了枝头。当天是闸上村黄桃正式开采的日子,黄桃园主人史才方正忙着嘱咐员工做好采摘、分拣、装箱等事项,尽力赢得客户满意。
今年76岁的史才方,是土生土长的闸上村人。他曾在上海从事货物运输业务,偶然了解到当地一些农户种黄桃致富的信息,经过一番调查后,2005年他回到家乡开始试种黄桃,并想通过自己的种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黄桃产业。
“起初几年,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黄桃产量上不去、果子品相差,亏了不少钱。”史才方说,为此,他不仅向市镇两级农技部门的专家请教,还多次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跟该院专家学习黄桃种植管理的全流程技术,并引进了适宜闸上村种植的“锦绣黄桃”品种。为了提高黄桃品质,史才方还制定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黄桃种植管理“守则”。“冬季在树叶落光后、春季在套袋前、秋季在采果后,各修剪一次;‘小满’期间套袋;3月18日到7月30日之间,每隔10—13天,处理一次虫害;8月5日至30日采摘……”史才方说,只有坚持合理用药、使用有机肥、人工除草、采用生态防虫法,才能确保绿色、无公害的黄桃鲜果进入市场。
除了靠品质抢占市场,史才方还用诚信赢得口碑,收获了一批老客户。去年8月中旬,在浙江做生意的徐先生慕名向史才方购买了一箱黄桃,但到货时打开箱子一看,发现有2只桃子的表皮有被撞击过的痕迹。“我接到徐先生的电话后,立即进行调查,发现是员工失误导致的。了解情况后,我当即向徐先生表示歉意,并安排员工采摘了100只新鲜黄桃装箱给他寄过去。”史才方说。此举让徐先生颇为感动,经他推介,多名客户购买了史才方的黄桃。随着一批老客户的口口相传,如今史才方种植的6亩黄桃每年年初就有顾客预订,销售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亩均净效益1万元左右。
看到史才方种植黄桃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加入种植队伍。对此,史才方总是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为村民们提供从桃树树苗采购到种植管理技术的全程指导和服务。“在史才方的帮助下,我们利用闲置地块建起了面积40多亩的村集体黄桃园,他还主动担任了黄桃园的技术总监。”闸上村党总支书记周立新说。闸上村的黄桃种植,不仅让果农实现了增收,也让1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黄桃生长期,由他们负责剪枝、除草、套袋、管护;到了黄桃成熟期,采摘、分拣、装箱等工序用工量更大。“在黄桃园干活,工作轻松,离家近,每年还能有3万元稳定的工资收入!”村民陆大娘乐呵呵地说。眼下,黄桃种植已辐射至周边的南塘、新建等村,吸引18户农户加入种植队伍,种植总面积100多亩。
“村民增收了,我心里也高兴。”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黄桃林,史才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抓好种植的同时,我们将建设一个集采摘、品尝、游玩、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实现群众增收、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的多赢。”(韩良华 周云冲 李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