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案件数量多、法律关系复杂、当事人矛盾尖锐等难题,江阴法院通过强化多部门联动协作、推进要素式审判模式、构建精细化案件分流机制等举措,有效提升审判质效,化解社会矛盾。
一是强化多部门联动协作,提升纠纷化解合力。依托“道交一体化”平台,打通公安交警、法院、保险公司的数据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赔偿项目提供标准化计算方式。无论在调解、保险理赔还是诉讼环节,均采用同一计算标准,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赔偿金额争议,推动交通事故纠纷高效化解。
二是推进要素式审判模式,实现案件高效处理。起诉时,要求当事人填写要素式起诉状;庭审中,法官围绕争议要素重点调查,避免重复询问。裁判文书采用表格化、条目式的文书格式,直观呈现案件要素与裁判结果。在文书中设置“赔偿计算清单”模块,逐项列明赔偿项目、计算标准及法律依据。
三是构建精细化案件分流机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对案件进行分流评估,评估案件是否适宜进行鉴定,将需要鉴定的案件先行导入鉴定程序,明确车辆损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关键事实,从而帮助双方当事人更好地评估各自的责任和权益,预判诉讼风险,提出更合理的诉讼请求,避免盲目诉讼带来的诉累和诉讼成本,有效减轻办案压力,提高司法效率,也帮助承办人更准确地把握案件情况,促进矛盾的化解。(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