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高职旅游大类课程教材改革与创新暨酒店管理类专业“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隆重开幕。本次研讨活动以“智启文旅·育见未来:数智赋能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变革”为主题。

  本次活动由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酒店管理类专委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共同承办。来自全国旅游行指委、新专标旅游大类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全国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全国146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民宿管理与运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的骨干教师、院系负责人及教学管理人员,共计290余人齐聚一堂。

  开幕式由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骏教授主持。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叶凌波致欢迎辞,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亟需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事业部主任洪国芬在致辞中指出,旅游大类专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更肩负着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责任。高教社将联合各方力量,构建“编研一体”协同生态,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旅游行指委副主任委员王昆欣阐述了职业教育适配性的核心问题。他强调,专业教学标准是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关键组成,而教材是落实和实践新专业标准的重要载体。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处长李明珍分析了旅游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指出职业教育必须紧跟行业步伐,以数智化赋能课程与教材改革创新。她呼吁持续深化高职旅游大类课程标准开发,提升开发质量,并推动更多院校参与教学资源库、教材等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旅游大类新专标系列教材编委会和全国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委员会专家聘书颁发仪式。

  上午的报告会上,各位专家报告聚焦前沿议题。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结合《旅游地理学》教材编写经验,分享核心体会:教材需立足本土、彰显中国特色,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层次立体,衔接不同教学需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王青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的报告中指出,AI将对旅游专业带来冲击与重塑,使其成为未来“创生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提问”和“追问”的能力,是从传统教育向AI时代教育转型的有效路径。

  全国旅游行指委副主任委员王昆欣教授对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权威解读。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操阳教授发布了旅游人才研究报告,并表示:“本次活动以数字赋能推动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旅游类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洞察未来趋势,了解人才需求变化,掌握人才培养方法。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将聚焦旅游专业高质量建设,打造一流课程、一流课程标准和一流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她强调旅游人才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与支撑。报告以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中国旅游业与旅游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新变化,并对未来人才需求规模与质量规格进行了科学预测与研究。

  下午的专题报告聚焦“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新发展”,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路径、基于新专标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基于在线精品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人工智能背景下国规教材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等核心议题,为高职旅游大类专业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照。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高职旅游院校在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专业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汇聚智慧、凝聚共识,研讨会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抓手、数智技术为支撑、协同合作为路径,为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必将有力推动培育更多高技能旅游服务人才,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贡献重要力量。(南旅宣)